首页 走进宁强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关于宁强县2010年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宁强县2010年财政决算的报告  

——2011年11月28日在宁强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上 

     宁强县财政局局长  张怀宏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就宁强县2010年财政决算情况向会议报告如下,请予审查和批准。
       一、2010年财政决算汇审汇编情况
      经汉中市财政局汇审汇编的2010年财政决算:
      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5302万元,占预算的107%,同比增长17.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339万元,占预算的109.4%,同比增长26.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031万元,占预算的103.1%,同比增长20.5%,非税收入完成1308万元,占预算的152.1%,同比增长68.3%。
      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9583万元(含上级下达专款,下同),占调整预算的101.4%,同比下降16.2%,剔除灾后重建专款因素,同比增长22%。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76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11.3%,同比增长17.7%;公共安全支出4047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26.7%;教育、科技、文化教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支出3708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 %,同比增长27.1%;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43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下降22.2%;农林水事务支出13039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64.7%;资源勘探电力信息、商业服务业、国土资源气象、粮油物资储备等事务支出250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4.6%;住房保障支出195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下降18.4%;灾后恢复重建支出3905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下降49.1%;其他支出707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下降3.7%。
       经汉中市财政局汇审汇编的2010年财政决算平衡情况是:一般预算收入7339万元,税收返还等转移性收入115491万元,调入资金810万元,总计财力123640万元,减去结转下年支出的转移支付补助5077万元、专项补助161万元,共5238万元,当年实际总收入118402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19583万元,上解支出420万元,总计支出120003万元,总收入与总支出相抵,当年形成财政赤字1601万元,加上历年滚存赤字3790万元,累计财政赤字5391万元。
       二、2010年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今年11月份,汉中市财政局以汉财办预〔2011〕101号文件正式批复了我县2010年财政决算。市财政局批复的决算与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汇审汇编决算情况相比,其一般预算收支项目未发生变化,只是转移性收入增值税和消费税返还收入减少2万元、共享收入增量返还增加4万元,专项补助增加10万元;专项上解供销社股金借款支出减少2万元;结转下年支出的专项补助由161万元调增为171万元。
经过调整后的财政收支平衡情况是:地方财政收入7339万元,加上上级财政对我县的税收返还和各项补助115503万元,调入资金810万元,总收入为123652万元,减去结转下年支出的转移支付5077万元,专项补助171万元,当年实际总收入为118404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19583万元,上解支出418万元,总计支出为120001万元。总收入与总支出相抵,当年形成财政赤字1597万元(年初人代会通过的市财政汇编决算数为赤字1601万元),累计财政赤字5387万元。
      三、预算执行特点及主要工作
      (一)财政收支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财税部门努力克服税源不足、政策性减税因素增多等重重困难,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强化工作措施,大力组织收入,全县财政收入持续保持较快增长,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17.7%和26.9%。财政支出达到119583万元,剔除灾后重建专款因素,财政支出增幅为22%。在确保全县干部工资发放和机关运转支出的同时,教育、科学、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农林水等重点事业领域支出也得到有效保障,有力的支持了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二)民生财政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我们以保民生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全县民生工程共投入23359万元,比上年增加5320万元。有效的支持了各项事业发展。投入资金1766万元实施蛋奶工程,解决了全县36867名中小学生营养餐问题;投入资金3548万元,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县 40343名中小学生实现了免费就学,9126名家庭困难学生得到救助,解决了我县就学难问题,促进了教育事业发展。投入资金5822万元,扶助弱势群体,发放城乡低保人员、农村五保户、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费补助。进一步扩大城镇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为全县212898名参合农民兑现医疗补助3617万元,人均补助170元,4275名就医困难人员得到医疗救助。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投入资金1506万元,为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档案、预防接种、妇幼保健、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等公共卫生服务。拨付资金2123万元,支持保障性住房以及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广大群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所乐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三)“三农”投入大幅增加。2010年,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和惠农政策的投入力度,全县财政“三农”投入36951万元,较上年增长29.3%。围绕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安排拨付资金885万元,支持全县生猪、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兑现各项惠农政策补助4667万元,使农民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政策实惠;投入资金2342万元,支持城乡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资金547万元,集中支持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发展,全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支持经济发展取得新进展。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的促进作用和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积极争取和筹措财政性资金,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一是通过多方努力,全年共争取各类专项补助及建设资金51164万元,有力地支持了青木川古镇建设、燕青公路、南大街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二是投入资金1800万元,支持招商引资、循环经济园区建设,为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宁强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三是争取和落实奖励扶持资金4979万元,重点扶持了长江公司、山坪铅锌矿、绿梦、羌笛、永康等一批骨干企业发展。四是发放家电、汽车和摩托车下乡补贴1190万元,拉动消费需求,提升了经济发展内在动力。
     (五)财政改革稳步推进。一是在完善部门预算定额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细化了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实施了部门预算信息化,部门预算编制更加规范;二是组织实施了政府预算体系、绩效评价与财政监督、财政信息化、规范化财政所、财政文化建设等“五大”工程建设,推进了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三是建立完善政府采购网上公开招投标体系,拓宽了政府采购渠道,降低了采购成本,增强了透明度,全年政府采购规模达到4129万元,节约资金351万元,节约率达8.5%;四是推进财政资金整合,将农林水资金进行整合,集中用于支持“三农”,取得了明显成效。
     (六)政府债务管理取得新成效。一是根据省市审计确认债务,按照不同的举债主体,建立了政府债务电子台账,为政府债务监管和化解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通过完善债务考核激励办法,将乡镇超收分成与化解债务挂钩,调动了乡镇化解债务的积极性,全年化解乡镇债务424万元;三是建立了偿债准备金,保证了世行贷款卫七项目、国债转贷等政府债务的按时偿还,降低了政府债务风险。
     (七)财政监督力度显著增强。一是严格贯彻执行《监督法》,自觉接受人大常委会对预算编制、执行、决算、重点支出以及上级补助资金的审查监督;二是从完善理财机制、规范理财程序入手,开展惠农、社保、民生以及灾后重建等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检查,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益;三是实行财政系统内部轮审制度,开展了8个乡镇财政所财务收支的内部审计工作,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更加安全规范;四是组织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理登记,共登记全县各类国有资产63024万元,确保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预算收入超收安排和使用情况
2010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预算6710万元,实际完成7339万元,超收629万元,其中:教育费附加预算300万元,实际完成348万元,超收48万元,税收收入及罚没等其他收入预算6410万元,实际完成6991万元,超收581万元。教育费附加超收全部安排给教体局用于弥补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税收、罚没及其他收入超收全部安排给县级部门用于人员工资和运转经费。
     五、重点支出绩效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1、重点支出及绩效情况。2010年从年初预算中的重点项目资金和市财政上年决算时安排的专项资金中共安排10万元以上的重点支出3462.15万元,实际拨付资金3433.49万元。其中:安排教育、文化支出941.06万元,解决了全县36867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和校园安全问题,支持县九运会和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安排农村主导产业发展支出752.58万元,扶持生态产业发展,全县适度规模以上生猪养殖户达到了2397户,生猪出栏达到51.12万头,新建无性系茶园11000亩,中药材和食用菌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为农民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安排一事一议和新农村建设资金546.52万元,实施乡村道路、便民桥、人畜饮水等农村公益项目建设,对公路沿线农民住房进行了改造包装,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安排支出93.27万元,解决循环经济园区和招商引资工作经费,兑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了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偿还政府债务190.32万元,降低了政府债务风险;安排资金909.74万元,用于地质灾害防治、防汛、土地规划、重大社会活动等专项工作,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2、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市财政在2010年下达我县专项资金67805万元,全部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按项目规定的用途,将运转经费直接拨付到有关部门,项目支出全部拨入专户,实行“专户储存、报账制”管理,同时做好项目资金跟踪问效,确保了专项资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益。
      六、上级补助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
     2010年,市财政共下达我县各类补助资金115503万元,减去结转下年支出的转移支付5077万元、专项经费171万元、上级专款67805万元、专项上解418万元后,当年可安排支出的补助为42032万元。对于这些补助资金,我们优先安排全县干部工资、离退休人员生活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人员生活补助等人员经费支出36790万元;落实民生配套资金3499万元;安排机关运转经费1743万元。
2010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财税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和《人大监督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审查和监督,强化税收征管,严控预算支出,确保了工资、民生、机关运转和各项重点支出需要,圆满完成了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但从当前的财政形势看,财政运行仍然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源基础薄弱,缺乏骨干税源,财政持续较快增长后劲不足,涵养壮大财源的任务十分艰巨;财政收入规模小,财力增长与社会发展需求差距较大,收支矛盾非常突出,财政保障能力较低;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和困难,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七、审查上年决算时所提问题的整改情况
去年11月份,县人大常委会在2009年财政决算审议中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对此,我们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进行了认真整改。一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扶持,灵活运用财政扶持和财税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等措施,全县道路建设、工矿企业、水能开发、农业产业开发等一批短、中、长期财源项目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二是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确保大宗税源和零散税收足额征收入库;健全非税收入体系,逐步将廉租房配售收入等政府性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做到应收尽收。三是以保工资、保民生为重点,努力压缩人车会话等一般性支出,加大民生和重点事业领域投入,全县民生和公共服务事业领域支出分别比上年增加5320万元和7341万元,确保了民生和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四是建立了政府债务电子台账,强化了政府债务的监督管理;完善乡镇政府债务化解考核办法,调动了乡镇增收节支、化解债务的积极性,当年化解乡镇政府债务424万元。五是实施财政精细化管理,细化部门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更加科学、规范;制定了国库集中支付实施方案,确定了首批试点单位和商业银行。由于办公楼搬迁,网络无法运行,预计明年开始正式实施。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2010年,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但2011年的财政工作任务还十分繁重,我们将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的决议,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奋力冲刺,全面完成今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于2010年财政收支决算报告附表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