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宁强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盘点!2025宁强羌历年系列活动推动羌文化“破圈”传播

2025年11月9日至23日,陕西宁强县成功举办以“多彩羌年,羌韵长传”为主题的羌历年系列活动,通过创新形式推动羌文化实现从“活态传承”到“时代绽放”的跨越。以节为媒:来宁强过羌年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是羌族人民感恩自然、庆祝丰收、祈愿平安的重要节日。2024年,「羌年」成功由“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羌文化保护迈入新阶段。在此背景下,2025年宁强羌历年以更加系统、立体的方式,构建起“县城+青木川”双线并行的节庆体系,涵盖民俗展演、学术研讨、文旅体验、青年传播四大维度,让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深度融合。玉带河,这条蜿蜒着穿城而过的宁强“母亲河”,在羌历年期间成为了羌文化展演最具活力的舞台。它串联起节庆的昼夜与古今。宁强水上集体婚礼演绎羌族浪漫,16对新人乘竹筏沿河巡游,“以水为媒,以城为证”,在碧波轻漾中许下白头之约。

河畔的羌城水街人声鼎沸,非遗美食香气四溢,成为游客品味羌味的“舌尖长廊”;永惠广场上的坝坝宴依河设席,长桌蜿蜒,羌歌与敬酒声伴着水声流淌,再现了羌族“以宴为敬”的待客古风,羌服T台秀、萨朗晚会展现羌文化之美和宁强人民的热情。当夜幕降临,玉带河又化身为光影交织的天然剧场。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开启水上文艺演出,营造出“人在画中游,舞从水上来”的诗意场景。11月18日羌历年晚会在人民广场上举行,羌族释比(祭司)手持羊皮鼓,带领鼓队举行庄严的祈福仪式,吟诵古老祝词,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祝祷。随后,“羌风古韵·情融汉源”文艺晚会以“寻根·羌山古韵”“传承·汉源新风”“绽放·幸福家园”三大篇章展开,从《猎鼓》舞的雄浑豪迈,到《指尖绣出春天》的诗意表达,再到羌服秀的华美亮相,整场演出既是羌族文化的展现,也是宁强新时代风貌的缩影。文化破圈:来宁强过羌年本届羌历年突破地域界限,将“青春化、数字化、体验化”作为创新切口,推动羌文化走出宁强、走向年轻化。11月9日起,数十名名来自西安高校的“羌文化青春大使”身着羌服,在西安的地铁、景区、商场、校园等地开展日常打卡与巡游。“羌服丽影时尚非遗”活动让羌绣纹样在现代都市中跃动,成为连接古老民族与年轻一代的视觉符号,让许多国内外游客纷纷上前合影打卡,成为了西安街头行走的打卡点。宁强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龙龙说:“羌服巡游的模式打破了T台和博物馆的界限,让非遗直接融入现代都市生活场景,实现了最生动最直接的活态展示。”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兴奋的说:“穿上羌服不仅是体验,更是对一种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致敬。”面向全国高校宁强籍学子寄送的“能量补给包”,内含面皮、核桃馍、麻辣鸡等家乡味道,搭配手绘地图与“宁强家书”,以情感化设计唤起游子乡愁。线上话题#我的搭子叫宁强迅速发酵,形成我为家乡代言的传播热潮,让羌文化在社交媒体上实现了文化浪潮。学术赋能:来宁强过羌年11月20日,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研讨会在羌绣产业园召开,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非遗数字化、民俗节庆活化、文旅融合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研讨会不仅总结了羌文化保护的经验,更提出了“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的宁强路径,为羌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学术动能。正如与会专家所言:“羌文化不应只是博物馆中的标本,而应成为流动在生活之中的活水。”此次研讨会,正是宁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理念下的重要举措。

文旅融合:来宁强过羌年羌历年不仅是一场节庆的狂欢,更是一座桥梁,将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可见、可感、可参与的文旅体验。节庆期间,宁强以“羌韵”为线,将散落在全县的文旅景点串联成链,从县城玉带河畔的烟火市集和羌族非遗产品展示,到玉皇观茶园的羌茶飘香;从汉江源、草川子的生态漫步,到青木川古镇的傩戏声声。全域旅游让来这里体验羌年的游人流连忘返。

在青木川古镇,铿锵的傩鼓敲响了千年回音,第四届傩文化艺术展演让古老的祭祀仪式化为动人心魄的舞台叙事;“千人百桌辅唐宴”,则以其宏大的场面与地道的风味,为游客提供了一次沉浸式的羌族饮食文化体验。

更值得一提的是,一支从西安远道而来的百人摩友团,声势浩荡地奔赴宁强,他们的车队不仅穿行于羌城街巷,更深入青木川古街,参与傩艺互动、品味辅唐宴,成为流动的“羌文化体验官”。引擎的轰鸣与古老的羌歌在此交织,传统节庆也因此焕发出跨越圈层的吸引力,生动诠释了“文旅融合”的深层内涵,文化是旅行的灵魂,旅行是文化的翅膀。社会价值:来宁强过羌年本届羌历年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也是一次社会风尚的温情引导。水上集体婚礼倡导“崇德尚俭、为爱减负”,羌城说媒活动聚焦青年婚恋需求,释比祈福仪式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这些活动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引导,彰显出宁强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节庆中绽放的,不仅是羌文化的多彩形态,更是一个民族面向未来时,既不忘根本、又真诚拥抱时代的从容姿态。羌笛声渐远,汉水仍长流。当篝火熄灭、人潮散去,那些深植于这片土地的羌韵却从未止息。它们留在玉带河的波光里,留在羌绣的经纬间,留在游子心中家乡的味道里,也留在每一句传唱不息的羌歌中。这场宁强年度的盛会,就像一次深情的回望,也是一次温暖的出发。三千年的羌韵,从未老去。它只是以新的方式,在每一双牵起的手中,每一个许下的愿里,静静生长,生生不息。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