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宁强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宁强县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宁强县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

2019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大力发展“三个经济”,积极推进“三生融合”,持续提升“五大园区(村)”,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优生态各项工作,坚决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脱贫奔康、富民强县、追赶超越步伐,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19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为:全县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达到1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3%,达到17亿元;第二产业增长15%,达到41亿元;第三产业增长7%,达到4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达到98.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9%,达到1.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9%17%,达到101亿元、27.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达到30.7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9.2%,达到32030元、10810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

   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全面加大攻坚力度,奋力实现脱贫摘帽。举全县之力,持续精准施策确保54个村、1.24万人高质量脱贫退出,全面夺取整县脱贫摘帽胜利。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2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完善工程100公里,新建乡村道路138公里、集中供水项目51个;新建和改造供电线路320千米;实施避灾生态搬迁1559户、危房改造44户、房屋修缮537等。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00个,年内所有建制村全部建立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产业脱贫户参与率达到100%确保农民增收。统筹落实就业创业、生态补偿、教育扶持、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等各项扶贫政策。持续深化港宁扶贫协作,加强“3+X”帮扶对接,狠抓“531”“百企帮百村”工作制度落实,健全完善考核奖惩,广泛凝聚帮扶合力

(二)加速项目建设步伐,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进一步提高谋划项目、招引项目、建设项目的水平。全年共实施重点项目73个,总投资140.6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5.27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7个,年度计划投资12.14亿元;新建项目56个,年度计划投资33.13亿元谋划大项目。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盯政策走向,围绕脱贫攻坚、六大产业集群、五大园区(村)建设,超前谋划、主动出击、广泛聚集信息,以培育骨干增长型财源项目为主攻方向,谋划一批带动力强、延链补链的大项目、好项目。强推抓进度。坚持“周通报、月考核、半年观摩、年底奖惩”制度,加强协调服务及督查考核,力争烈阳路维修改造、滴水铺至代家坝改建等项目开工建设,确保城黄公路改造、巨高路、县城垃圾处理厂等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加快重大前期项目推进步伐,力争物流中心等36个重大前期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精准招大商。紧抓“一带一路”、脱贫攻坚、苏陕协作等战略机遇,围绕“三个经济”,以“产业链”招商为指引,全程跟踪服务,大力开展精准招商,全年执行招商项目45个、到位资金42亿元以上。

(三)创新园区引领作用,强力推进工业转型。加快动能转换步伐,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培育产业主体。加快园区创新发展。全面推进产业园区创新发展试点工作,为园区发展创造新机遇。加快生物医药、新型建材、天然气综合利用3个“园中园”以及“港宁”产业园建设进度。年内新引进入园企业3户以上,实现工业产值50亿元。力促年产1000吨新型复合材料、年产1000吨酵素、南通东润时装生产线等工业重点项目年内建成。争取年产200吨银杏黄酮生产线、新宁酒厂等项目全面达产达效。做优做强六大产业集群。支持天宝电子、盛发钢管、长江公司等矿产材料企业提高技改及新品研发强度;加大天洋制药、绿梦食品、泛珠泉等绿色食药产业研发和市场销售投入力度,不断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扩大产品销售市场;增加宏象房车航空零部件加工等装备制造产品类别,不断优化丰富产品线,全力推动量产进度;协调推进LNG液化工厂光伏电站等能源项目,发展壮大天然气、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全年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户。

(四)加快景区景点建设,不断激发旅游消费活力。坚持“文旅兴县”战略不动摇,加快完善重点景区、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等全域旅游格局,提升餐饮、住宿等现代服务业水平。加快三大精品景区建设。全面实施青木川创5A级景区提升规划,加快西入口游客集散中心、金溪河沿岸仿古包装等项目建设,力争瞿家大院“五一”前开园;加快汉江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步伐,全面推进汉江源索道、玻璃吊桥等项目建设及运营前准备工作,力争“五一”前开园运营;以完善配备软硬件设施为核心,加快羌族文化产业园饮食天街、康养体验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争“十一”前投入运营。统筹推进氐羌田园、九台山、草川子、自驾游营地等景点开发进度。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快城区路网改造、停车场、旅游咨询服务等设施建设,建成县游客集散中心及3个房车营地。全面完成全县地质旅游资源调查工作。加快推进“互联网+旅游”,建成县级智慧旅游平台,打造青木川、汉江源等智慧景区和汉源明珠、飞鹿等智慧酒店。创新旅游营销模式,精心策划主题营销活动,确保全年接待游客5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亿元以上加快文旅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宁强特色文化内涵,精心包装特色民俗演艺节目,积极融入旅游景区景点,打造县城小吃、夜市、购物等特色街区策划举办第二届羌族文化艺术节。努力促进市场消费。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规范运营电商产业示范园区和镇村服务站点。加大电商企业扶持力度全年开展电商技能培训1200人次。积极培育文化体育、金融保险、养生养老等消费热点。全年培育限上商贸企业8户、规上服务业企业9户。

(五)做特农业产业,提升现代化水平。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围绕“3+X”产业布局,打造高速、高铁沿线茶叶种植带,新建标准茶园5000亩、改造低产茶园2万亩;以汉源、大安、代家坝、舒家坝等镇办为重点,打造食用菌产业示范带,新发展食用菌5000万袋;以阳青路沿线发展天麻,巴山片区发展华细辛、重楼、淫羊藿等镇办为重点,打造地道中药材示范基地,新发展中药材2.4万亩。全年新发展核桃园5000、高山蔬菜1.5万亩、烟叶7000亩、水果5000亩、中蜂3万箱。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健全管理制度,推进经营主体规范化,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新认定家庭农场20个,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家、职业农民200人。着力提升三生融合在产业集中地合理布局建设冷链储藏、产品分级、加工提炼等设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林下种植、生态养殖、苗木花卉等立体生态农业。探索发展田园观光、农耕采摘、民俗体验等三产融合产业,促进三生融合发展。

(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镇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坚持规划引领。围绕现代城镇体系,积极推进“多规合一”,高标准推进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及各专项规划编制做精做美县城。开工建设人民西路至五丁路、党家梁至筒车河道路、县城管网改造等市政工程项目;实施农产品贸易中心、仿古商业街等城市品位提升项目;推进供销社家属院、永惠家园南区棚改项目;建成佳和时代广场、汉源购物广场等商住项目。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创新小区物业管理机制,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巩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打造特色集镇。加快青木川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大安、阳平关市级重点镇,胡家坝等县级重点镇建设,鼓励其他镇办明确定位、突出特色,以产业、文化、历史、民俗等为重点,梯次推进,打造特色鲜明的集镇风貌。推进乡村振兴严格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科学编制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和村庄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基础提升、文化发展、人才培育、组织建设等工作,大力打造重点道路沿线旅游村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巩固肖家坝、二道河等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成果。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线1条、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5

(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推进生态环保。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持续推进新一轮“铁腕治霾·保卫蓝天”三年行动,狠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超额完成市考指标。狠抓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推进矿山、露天采石场生态恢复治理,完成营造林1万亩、城区绿化2万平方米。大力开展汉江、嘉陵江综合治理,改造县城雨污管网5.26公里启动燕子砭、阳平关、代家坝等8个污水处理项目。丰富能源供给结构,建成天然气长输管线,提升县城天然气使用率;建成新能源汽车标准化智慧体验中心,安装充电桩300个。深入推进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减排,创建成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和环保模范城市。加大环保专项执法和查处力度,坚决防止较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

(八)围绕服务创一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狠抓效率提升。聚焦企业开办,施工许可证办理,不动产登记,企业获得水、电、气、信贷、投融资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大幅压缩审批时限,不断简化流程、降低收费、提升效率,最大限度地给企业减负。深入打造“支持政策优、保障措施强、行政审批快、办事效率高”的一流营商环境,广泛宣传相关法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氛围。强化服务协调。加大企业“支帮促”和要素保障力度。设立县中小企业应急转贷基金,壮大县恒达融资担保公司规模,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周转等难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大企业家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民营经济活力。

(九)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聚焦发展难题,大胆改革,全面开放,破解机制体制障碍。稳步推进改革任务。围绕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完成全县机构改革工作,持续提升政府服务企业能力。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统筹推进社会民生、行政执法、养老保障、生态文明等各项改革,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深化开放领域。以苏陕协作为重要契机,深化港闸与宁强产业融合、人才交流、招商引资、园区共建、结对帮扶等协作领域,不断吸收先进发展经验和成果。加大与东部沿海地区经贸合作,促进外来资本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地融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发挥众创空间、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等创业创新平台作用,鼓励企业员工、职业农民、返乡大学生创新创业。力争汉水之春、绿梦食品、天宝电子、天洋制药等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产业认证。

(十)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坚决防范重大风险。持续加大投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深入推进新实验教育,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个,建成县第二幼儿园,支持县第四中学创建为省级标准化高中积极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启动健康宁强建设,开展健康细胞创建工作。深化医共体改革,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建成康达医养中心、巴山敬老院及8个农村幸福院。大力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启动创建“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县”。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三馆一站”和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好青木川瞿家大院等文旅融合项目。强化社会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实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工程。新增城镇就业2100人,开展技能培训150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五项”保险新增扩面21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00万元。全面防范重大风险。加强金融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行为,坚决防范重大金融风险。全面实行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制管理,坚持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并举,抓好政府性债务清理化解,有效防范债务风险。强化水灾、地灾等灾害和消防、生产、食品等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监管,积极创建“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防范安全风险。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加强人民调解和矛盾纠纷化解,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健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扎实开展扫黑除恶等各类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深化“平安宁强”建设,防范社会风险,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附件下载: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