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宁强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宁强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宁强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为统领,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扩大总量与提升质效并重,大力实施“生态立县、项目带动、文旅兴县、工业强县”四大战略,着力抓好产业转型、基础提升、城乡统筹、民生改善、脱贫攻坚五大重点,为全面实现“脱贫摘帽”、同步够格迈入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16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总量达到71.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达到19.5亿元;第二产业增长17%,达到21亿元;第三产业增长11%,达到3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7.2:29.4:4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达到107.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7.5%,达到55亿元。财政总收入同口径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10%,分别达到32600万元、183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达到21亿元。城镇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分别达到26430元、9110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

  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扩大投资,增强后劲上实现新突破。强力推进项目建设。认真实施《重点项目推进办法》和“八项制度”工作机制,按照“续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抓开工、前期项目抓落实”的要求,全力推进西成客专、阳安二线、兰海高速青木川连接线、108国道宁强段改造、县城供水改扩建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64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3亿元,确保41个重大前期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强项目谋划争取。紧抓国家“一带一路”、脱贫攻坚、生态补偿及陕南循环发展等政策机遇,紧盯中省政策投向,积极谋划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社会民生等领域重大项目,力争挤进中省规划盘子;扎实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加强中省投资项目争取,抓好国债基金项目申报、签约与实施。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加大各类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积极培育骨干财源,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放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和支持优势产业发展。强化招商引资。依托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现代材料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和重点文旅景区发展平台建设,突出抓好工业、旅游、商贸等优势产业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全年执行招商项目40个,到位资金25亿元以上。

  (二)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上实现新突破。做优工业园区平台。加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成300亩后征地“七通一平”,建成10kV供电线路、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综合服务楼。强化工业集群发展。培育壮大生物食药产业,促成青木食品山野菜加工、绿梦食品苦荞饮料、秦川大厨出口生产线、蜀瀚酒业白酒生产线达产达效,开工建设祺欣药业植物提取、汉水之春茶叶深加工项目,新引进入园企业3户;加快建设现代材料园区,年内完成总体规划,鼓励支持现有矿山采选企业实施技改创新,广泛开展技术合作,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促进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优化升级。强化工业服务保障。认真落实稳产促销保增长政策措施,加强气、电、油、运等要素保障;深化政银企对接,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重大工业项目跟踪协调,力争年产36万吨镀锌管、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尽早落地;全面落实小巨人成长计划,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户以上,产值过亿元企业12户以上。

  (三)大力实施文旅兴县战略,在繁荣三产、扩大消费上实现新突破。实施“全域旅游”工程。坚持以《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引领,全面推进汉水源头、阳平关、九台山、草川子等重点景区专项规划项目落实。巩固提升青木川古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成果,建成西秦关城楼、新街栖凤楼、瞿家大院,启动西入口游客服务中心、一河两岸景观带、回龙场老街延伸等工程。加快汉水源森林公园建设步伐,完成东入口停车场、金刚峡亲水平台、摩崖石刻和观光索道等项目。适时启动汉江源头、广坪“时来运转”、草川子“格桑花海”等景观节点建设。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加快羌族文化产业园建设步伐,完成园区总体规划编制、雕楼布展工程;精心推出茶艺、傩戏、民歌等文化旅游精品演艺节目,全年新发展文化企业8家。强化旅游宣传营销。开通县城至青木川、汉水源森林公园景区旅游直通车,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全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亿元以上。持续扩大市场消费。大力实施“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培育现代物流、健康养老、金融服务、社区消费、商贸市场等生活服务业;新发展民营企业50户、个体工商户1300户,培育限上商贸企业3户;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出台电商实施意见,建成县级电子商务中心,发展电子商务企业3户、网店15家。

  (四)大力实施农业倍增工程,在夯实基础、打造特色上实现新突破。壮大提升主导产业。全年粮油总产9.5万吨,生猪出栏55万头、牛羊2.3万头,改造低产茶园3万亩,新发展中药材2万亩、核桃园1万亩、高山蔬菜3000亩,发展食用菌3500万袋、种植烤烟7500亩。转变经营发展方式。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成玉带兴林、五丁农业核桃科技示范园,加快玉皇冠观光农业示范园建设步伐,新培育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认定县级园区5个。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新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10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人。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土地流转累计达到5万亩以上。加快农业品牌化建设,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精心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程。严格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切实抓好45个整村推进项目村、4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发放扶贫贴息贷款8000万元,实施“雨露计划”培训500人,全年实现脱贫2万人以上。加快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新建通村水泥路110公里,整治改造基本农田5000亩,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1处、解决1.1万人饮水困难问题。

  (五)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建设,在统筹城乡、提升品味上实现新突破。打造宜居魅力县城。严格划定“三区四线”,合理布局片区功能,塑造个性建筑风格,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档次。完善县城承载功能。建成玉带河大桥、云书廊桥、东门大桥、校场坝人行桥主体工程,新建雨污分流管网2公里、河道管网6.8公里,安装五丁路路灯4.2公里,启动西成客专站前广场、广坪至县城天然气长输管网、垃圾填埋场建设。扎实抓好玉河阳光、羌城春天二期、九亩地棚户区改造等工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多措并举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向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国卫”创建为载体,狠抓车辆停放、交通秩序、流动摊点、噪声扬尘污染专项治理,下功夫解决三轮车非法营运,加快人民广场、三角洲等老旧公园改造步伐,强化小区物业规范化管理。加快特色镇村建设。坚持产镇融合发展,以青木川、阳平关省市级重点镇建设为引领,分类指导其他建制镇实施内部功能优化,打造特色精品集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工程,建成市级示范村10个、精品旅游村2个,启动一般整治村30个。

  (六)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在改善环境、优化生态上实现新突破。切实抓好污染防治工作。集中整治工业污染源、重金属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建设青木川污水处理厂、阳平关垃圾填埋场,改造高寨子、铁锁关、胡家坝排污管网2.9公里。持续抓好嘉陵江锑污染防治后续工作,加快实施嘉陵江流域水生态修复,全面完成汉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强化环境监测能力,加强项目环保审批,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拆改燃煤锅炉6台,关闭采石场8家。持续优化生态环境。以省级生态县创建为抓手,加强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积极开展全民绿化造林行动,加快实施沿江、沿河、沿路绿化提升工程,完成造林2万亩。加强水源涵养地保护,综合整治沿河环境,新建防洪护岸3136米,完成汉江综合整治1500米、小河生态保育4000米,治理水土流失95平方公里。加快建设低碳县城。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初始分配制度,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新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2个,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000台。强化环保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创建,积极倡导绿色出行、绿色办公、绿色消费生活理念。

  (七)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在激发活力,培育动能上实现新突破。加强重点领域改革。主动承接中、省、市各项改革任务,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持续扩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覆盖范围,探索建立“负面清单”,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改革力度。加快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抢抓中省处置“僵尸企业”机遇,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标准和风险评估等手段,倒逼过剩产能退出。进一步提高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例,全力满足进城务工人员租购房需求,最大限度化解房地产库存。积极跟踪中省在降低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等方面出台的政策,及时制定出台本地优惠政策。规范各类融资行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主动稳妥去杠杆。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科技服务平台及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鼓励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组织重大科研、攻关、应用和推广项目。全年申报科技专利30件、获得授权15件以上。

  (八)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上实现新突破。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名师工程建设,促进城乡师资合理流动,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新改建幼儿园3所,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5所。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扎实抓好县中医医院门诊综合楼和巴山、铁锁关、高寨子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扎实推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县”创建,全面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民健身工程,适时启动县体育综合训练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组织开展全民文化普及和文艺表演等活动。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积极扩大社会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500人、下岗失业再就业4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50人,开展创业培训300人,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2000万元,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巩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成果,“五项保险”扩面860人。完善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社会养老体系,建成县养老服务中心、广坪区域性敬老院。稳步推进殡葬管理服务改革,启动建设县公益性公墓。加强困难群体住房保障,实施陕南移民搬迁1800户,完成“两灾户”搬迁702户,改造农村土坯房1500户。加强社会管理创新,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化平安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附件下载: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