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旅游资源】全县共有田野文物443处,馆藏文物近900件(套)。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保单位3处,省级革命文物5处,市县级文保单位20处。另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7个。
宁强旅游资源富集,融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为一体。全县旅游资源涵盖8大主类、21个亚类、50种基本类型,共计150多个旅游资源单体,有山水瀑布、原始森林、峡谷溶洞、历史人文等可开发资源50余处,主要景区景点10余处。通过不懈努力,“汉水之源·羌族故里”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县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个:青木川古镇景区和汉江源景区,国家AAA级景区1个:玉皇观茶文化旅游景区。
青木川古镇以古镇老街建筑群为依托,有回龙场、魏氏宅院、烟馆、旱船房、辅仁中学等著名景点,先后荣获“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最具潜力十大古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称号,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宁强县近年来旅游开发的重点景区和旅游发展的龙头。
汉江源景区距离县城17公里,是国家AAAA景区、国家湿地公园,集雄奇险秀的地貌景观资源、曲折潆洄的水色景观资源和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观资源等于一体,近年来已经成为周边市县最具有吸引力的森林避暑度假、峡谷探险、文化探寻的胜地。
县城东山观羌族文化产业博览园(简称“羌博园”)占地约66.67公顷,围绕“挖掘、抢救、保护、传承羌民族文化”,建设有羌文化博物馆、羌文化传习所,从羌族语言、服饰、饮食、建筑、风俗、礼仪节庆、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方面全方位展现宁强厚重的羌族文化底蕴,逐步成为全景展现羌民族文化和风情的大型综合博览园。羌族文化博物馆对外免费开放。
禅家岩天坑群鬼斧神工、资源珍奇,集天坑、洞穴、峡谷、溶洞、飞瀑、峰丛、洼地于一体,是世界级地质遗迹,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世界最美天坑”,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喜人,对丰富汉中乃至陕西旅游产品具有重大意义。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功能日趋完善,中心建有傩艺绝技、羌绣、羌编、羌族剪纸、羌族民俗等相关实物展示,供传承人在此传习、交流。
全县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一级接待及集散中心,青木川镇为二级接待及服务中心,“一城两区四带”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即以玉皇观茶园、九台山、油菜花景观为主体的玉带河美丽田园风景带;以108国道,古栈道,大鱼洞、祥龙洞、泛珠泉为主体的金牛峡秦蜀走廊风景带;以嘉陵江沿岸三国唐宋遗址、白龙湖和青木川古镇为主体的宁青山水画廊风景带;以草川子、最美天坑、挂壁公路为主体的大巴山云顶花园风景带。
2015年宁强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颁发的“中国羌族傩文化之乡”称号;2016年宁强县被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并入选“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宁强禅家岩天坑被誉为“世界最美天坑”;2017年宁强县被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举办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论坛”评为“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之一;2018年,宁强荣获“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并荣获“中国田园美邑200佳”,获得“京津之乳”称号、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举办的‘2018锦绣中国榜’宁强评为“新时代中国绿水青山最佳旅游名县”和“新时代最佳文化旅游名县”;2019年“中国最美县城榜单”,宁强榜上有名;同年国际休闲经济促进会、中国.博鳌旅游商品研究院、中国旅游媒体联盟联合三家授名“中国最佳美食文化旅游名县”。2021宁强县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2023年,宁强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荣获“2023年度陕西省森林旅游示范县”,宁强县、青木川镇分别入选陕西省2023-2025年非遗特色示范县、示范镇,肖家坝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羌编手工艺品工坊、羌漆彩土漆工坊入选“第三批省级非遗工坊”,宁强核桃馍荣获“陕西金牌旅游小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