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宁强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宁强羌族及羌文化词条

1、羌族从夏朝就开始大规模远距离地向中原地区迁徙,进一步扩大了羌人的活动范围,也更广泛地传播了羌族文化。陕南汉中是一片神奇、美丽、丰厚的热土,境内以嘉陵江河谷、汉江源头为主的区域,特别是汉中宁强、略阳境内,曾是羌人南迁的必经之地和繁衍生息之地,曾几何时,它以包容开放的胸怀接纳了羌人分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羌族和其他民族相互融合,形成了多彩的羌族文化,映射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

2、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汉水上游就是羌人的生息地。历史上氐羌人曾在现今略阳建立武兴国,明初,陇南、陕南相继爆发阶文军乱及田九成起事,皆以羌民为主体,高寨子马面山就是田九成起事据点之一。叛乱平息后,羌民被迁徙或分散,力量被制约,大部逐渐融入当地华夏民族,移风易俗以求生存,羌民渐行渐远,余者寥寥,羌风渐杳。但至民国时期,陕南仍有为数不少的羌民生息,虽然风习依旧,却已被边缘化,成为弱势群体。

31950年代民族身份识别,因多种原因,宁强羌族人的身份是不被认可的。目前,虽然拥有羌族户籍的人口少,但在夏商以来羌人的生息地——陕南,具有羌族血脉的人群依然繁衍,几千年来羌人的血脉依旧流淌,羌族厚重的艺术依旧传续,羌文化是剪不断的,没有被边缘化。二〇〇八年“5.12”大地震后,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宁强被列入其中,是因为境内羌族文化生态链依旧完整,羌族文化艺术门类较为齐全。

4、宁强存续的羌文化,主要表现在多神信仰、生活礼俗等方面,如傩文化(20余类)、岁时节日活动(与祭祀神灵相关的)、生活生产劳作、禁忌等;羌文化的主要信仰者(传承者)多为山区60岁以上的原住居民,信仰、礼俗、节日、禁忌等羌文化传续较完整。主要表现在婚嫁丧葬习俗、衣饰、饮食、巫医、劳作、运输、传统手工等方面。

5、据《宁强县志》记载:宁强县境东周以前为氐羌所据。春秋战国时期,白马氐羌据其西境,蜀据其东境。在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宁强县青木川、广坪、阳平关、太阳岭、代家坝等地相继发现60余座古羌人石板墓,时间跨度为宋至清代,为研究宁强羌族繁衍生息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资料。如今,宁强羌人墓地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宁强有羌族户籍人口11人;据202011月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登记,宁强有羌族户籍人口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