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宁强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宁强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强县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宁政发〔20254

宁强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宁强县2025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直属事业单位,市县双管单位:

《宁强县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县十届人大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宁强县人民政府

2025325

宁强县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

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市两会、市委六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县委十六届九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主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深入实施“三大行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着力打好“八场硬仗”,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宁强新篇章。

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25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1%左右第二产业增长11%左右第三产业增长6.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5%左右。

三、2025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任务

(一)深挖优势资源,推动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做精做农业,加快“农业升级”步伐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扎实开展撂荒地整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确保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0.8万亩,总产量达到8.28万吨以上。围绕五个农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庭院经济、集体经济,推动农林牧渔业17个主要品类“扩量、提质、增效”,对现有35个食用菌产业园提升改造,改扩建规模化养殖场9个,提升“羌州九月”等优质茶加工、销售能力,新发展天麻6万亩、淫羊藿1万亩食用菌8900万袋、茶园1.2万亩、蔬菜6.2万亩、烟叶7000亩、畜禽150万头(只)。推进羌文化产品、农特产品、特色美食品牌标准建设,制定统一的生产标准、质量检测溯源体系和品牌包装,提升知名度、认可度,形成唯一的“羌字号”“宁字牌”产品名片,推进质量强县建设做大做强工业,夯实“工业提速”基础持续开展亲商助企活动提升精准服务,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提振企业信心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等相关政策,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推动承乾工贸年产10万吨热镀锌带焊管生产线技术改造、肖龙实业年产30万吨普通干混砂浆自动生产线等新增产能项目和葆宇兴晟矿业、山坪矿业扩建等矿产开发项目尽快投产达效提升高新区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聚集度;推进代家坝园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实现资源的高效转化与价值提升;持续打造阳平关天麻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形成集研发、种植、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全产业链条;支持大安等社区工厂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加快形成一主两翼一工厂工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工业产业多元化深入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做实做细在库、新开、临规种子企业台账,力争新培育五上企业25做活服务业,提升“文旅点燃”品质加快推进县级电子商务数据服务中心、副中心和16个镇级电商站点的阵地建设完善物流配送体系积极策划消费品以旧新等各类促消费活动,鼓励企业加强政策宣传,扩大销售提振餐饮、住房、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发挥我县生态、文化、区位等资源优势,围绕青木川传奇古镇+汉江源生态康养+大巴山神奇地貌三大旅游线路,大力发展“名片经济、赛事经济、康养经济、低空经济”,做优特色民宿、非遗演艺、户外运动、茶旅融合、体育赛事等新业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增加人流、物流、资金流,拉动消费。

(二)扩大有效投资,支撑项目建设斩获新硕果持续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用好“三边三倒”工作法,推动项目总量扩大、质量提升、结构优化。精准把握中央预算内、地方政府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方向,常态化开展项目谋划汇报会,加强前瞻储备、超前谋划项目吹哨、部门报到服务机制,着力抓好项目前期、完善要素保障提前介入指导项目单位做好审核备、用林用地、环评等前期手续,围绕项目偏离度做好精准调度确保2025110个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79.4亿元。健全项目社会资本投资、民间投资、制造业投资等分行业、分领域调度机制,着力在优化投资结构上实现新突破。招商引资再发力。树牢招商为要、项目为王落地为大理念,坚持县级领导带头抓、单位“一把手”亲自上,重点围绕打造绿色循环产业圈和融入关天成渝经济圈积极落实陕港澳多领域合作机制,加强社会资本招引坚持以打造生态经济为主线,重点突出中药材、茶叶、食用菌、蔬菜等主导特色产业,扶持企业工厂化生产、引导农户规模化种植,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构建全产业链条发挥我县区位优势,抓住“国家战略腹地”“关键产业备份”在中西部布局的机遇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上下游配套招引一批做服务、做配套的企业,提升产业规模,推动产业升级,打造毗邻区域经济合作桥头堡。力争实际使用内资和外资均增长10%以上

(三)坚持目标牵引助力改革创新踏上新征程持续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深入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降低企业时间、融资、用人、经营、机会、求助“六个成本”,持续推行“综合查一次”“白名单”制度帮助企业纾困减负。围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探索“承诺+监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加快陕理工宁强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强化秦创原汉中促进中心宁强分中心的规范化运营与精细化管理。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推行撂荒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等改革举措。聚力平台赋能,有序推进高新区“亩均论英雄”和“标准地”改革加快羌州控股集团市场化转型强化政银企对接,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平台、创新驱动平台、金融服务平台,释放发展潜能。

拓展协作版图,打造区域联动走出新天地。主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京昆高速扩容、宁青高速、兰渝铁路联络线争取纳入中省十五五专项规划增进崇宁、津陕区域协作友谊,推动产业发展、劳务协作、消费帮扶、人才交流等进一步走深走实,力争协作地区间经贸交流、产业协作再上新台阶。推动青木食品、汇锋电子、天天商贸积极开拓境外市场,提高企业抵御外部风险能力。稳步提升陕甘川结合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合作效能,扩大政务服务“朋友圈”,打造区域联动、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经济发展新版图。

(五)统筹城乡融合促进宜居宜业描绘新画卷。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体系,加快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持续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落细各项优惠政策,守牢防返贫致贫底线。持续完善全县53个集中安置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搬迁群众后续帮扶机制,强化安置点“一站式”“网格化”便民服务能力提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抓手,进一步完善镇村水、电、路、网、气等基础设施,年内建成毛坝河至草川子旅游公路和大竹坝至禅家岩公路,加快卫生厕所改造步伐,统筹做好农村污水、生活垃圾治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5个、市级重点村15个。持续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区和建制镇雨污管网建设和老化管网改造,推动宁兴花园三期和观玉珑庭二期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羌文化特色县城建设示范县

(六)坚守绿色本底拓展生态文明续写新篇章。持续推进环保督察反馈和督办问题整改,开展“两山两江”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水生态环境治理、矿山生态修复、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投入。全面落实河、湖、林、山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水平,确保空气优良天数不少于354天。严格落实秦岭区域项目准入清单、三区三线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加强节能降耗监督检查和宣传,促进县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探索创新“两山”转化的制度和行动实践,加快价值转化,做优绿色低碳产业,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完善公共服务增进民生福祉展现新作为。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进一步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强化稳岗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支持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返乡创业就业,有序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2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统筹教育优质均衡。加大县城学校建设和学位供给,强化教育联盟作用发挥;畅通高层次人才招聘渠道,培育壮大教研队伍;完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优化优质教师资源配置。推进“健康宁强”建设。以紧密型医共体为核心,充分利用县级医院管理、人才、技术、资金等优势,带动镇村医疗机构协同发展;加快推进阳平关县域医疗次中心妇计中心迁建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医疗领域设备更新项目;强化疾病防控能力建设,加强医保基金平稳高效运行。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围绕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性、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康达二期项目建成投用,积极发挥敬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幸福院作用,完善社区互助嵌入式和居家社区养老设施。加强社会事业发展。扎实开展殡葬、校园餐、医保等领域腐败乱象整治专项行动积极落实生育支持若干政策,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政策,扩大农业转移人口和随迁家属在多元化住房、教育和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织密扎牢社会安全保障网。持续防范化解财政金融、社会民生公共安全等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做好防火防汛地质灾害、城镇燃气、食品药品、道路交通、消防信访维稳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增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坚决防范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统筹基层治理力量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持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快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拓展“雪亮工程”覆盖面深化平安宁强建设,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附件:宁强县2025年主要经济指标计划表


附件

宁强县2025年主要经济指标计划

指标名称

计算单位

2023年完成

2024年完成

2025年计划

备注

一、生产总值增速

%

8.8

7.1

7.5左右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

%

4.5

3.6

4.1左右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

%

13.8

11.2

11左右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

%

5

5.6

6.8左右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3.2

12

12左右

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

17.4

14.2

15左右

四、建筑业增加值增速

%

14.7

9.9

14左右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

9.5

9.9

9左右

六、地方财政收入增速

%

9.7(同口径)

18.7(同口径)

6.28(同比)

七、空气优良天数

350

354

354

八、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5.7

5.1

6左右

九、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8.4

7.6

7.5左右

十、粮食总产

万吨

8.13

8.27

8.28以上

不含油料作物

十一、社会保障

1、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214700

212288

210500

2、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14397

14846

15047

3、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271406

265674

259041

4、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14320

14468

14600

十二、就业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2910

2600

2、城镇登记失业率

%

2.9

3.1

3.5以内

3、劳务输出

万人

8.73

8.9

8



相关稿件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