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宁强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阳平关镇多措并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推进乡村换新颜

一、瞄准出特色、有示范,坚持重点发力

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村建设,通过定好标杆、打造样板,带动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实现新突破。一是做优“一个品牌”。紧紧围绕回民沟市级示范村建设要求,结合资源优势、民族特色,突出打造“四园一基地”,努力建成“山上樱桃园、水上游乐园、田间产业园、乡间休闲园”和“农旅融合示范基地”,今年以来先后争取资金480余万元,建成樱桃园200亩,网红打卡地2处、公厕1座,安装路灯60盏,包装回族特色农家乐3家,建成水上游乐园拦水坝、人行步道,完成河道治理、村内道路绿化整治,打造30户美丽宜居示范户,休闲步道、漫水桥、少数民族活动中心正在抓紧建设。同时,紧盯宜居宜游目标,积极打造农旅融合特色旅游节点,大力发展民族饮食、休闲观光、特色民宿、亲子游乐等产业,持续做优回民沟农旅融合品牌。二是做强“一个示范”。结合阳平关村位于集镇中心的优势和特点,不断优化功能分区、乡村布局、人居环境,重点推进雨污管网、线路优化、道路改造、绿化亮化、群众休闲活动场所及防洪河堤建设,已完成7.8公里道路拓宽硬化,新建、翻新文化墙800余米,新建垃圾房2座,完成道路标线更新、路灯维修、沿街绿化、河道治理,新建口袋公园1座,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280座,正在推进污水及燃气管网埋设、人行道彩砖铺设,预计年底前完工。积极发展采摘体验农业、商贸流通产业,打造“口袋公园”、网红打卡地、休闲农场,不断做强阳平关村三产融合示范。三是推进全面整治。围绕“宁青生态画廊”建设,对宁青路过境段进行重点整治,清理修剪绿植4公里,更新文化墙1200余米。建立每周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制度,采取分片、分段包干,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公益性岗位到位、动员群众上手、志愿者参与等形式,紧盯“八清一改”目标,瞄准集镇周边、道路沿线、河道两岸、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以点带面、不留死角,全面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确保环境卫生常净、城乡面貌常新。

二、瞄准接地气、可操作,坚持立足实际

一是找准定位、做好规划。根据乡村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总体要求,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群众需求入手,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突出实用性、融合度,做好“一村一规划、一村一蓝图”,因村施策做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二是因地制宜、便于操作。立足阳平关自然风貌、地理特征、村庄分布等实际情况,对集镇所在村、集镇周边村、宁青路沿线村、高山村,因地制宜、分类有序确定整治重点、建设内容,稳步推进阳平关火车站站前广场及商住楼风貌改造、铁路沿线环境整治、重点村人居环境提升,确保扮靓集镇、城乡融合、休闲观光、树立新风等目标任务同推进、同实现。

三、瞄准惠民生、促振兴,坚持融合发展

一是做强产业支撑。围绕阳平关天麻“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园建设,大力发展天麻、羊肚菌、红脆李、食用菌、高山蔬菜、中药材、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和优势小众产业,落实联农带农、优农惠农政策,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产业景观带,以产业发展壮大反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二是完善社会治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建立完善“四个一”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党对推进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的组织领导和示范引领,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约五会”、红黑榜等的作用,通过营造良好乡风、民风,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改变习惯,提升村级组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能力水平。三是促进乡村振兴。坚持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相结合、同推进,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总要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乡村振兴同规划、相融合,以推进生态宜居带动乡村全面发展、全面振兴,确保广大群众真正受益、真正满意。

下一步,阳平关镇将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因地制宜发展、确保群众满意结合起来,努力推动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