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宁强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前三季度宁强县农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前三季度宁强县农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一、前三季度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基本情况

前三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89亿元,同比增长2.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78亿元,同比增长2.7%

在农林牧渔业中,农业产值占比63.2%,增长4.7%;林业产值占比6.6%,增长4%;牧业产值占24.5%,下降4.5%;渔业产值占为0.6%,增长7.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7亿元,占比5.1%,同比增长4.5%

(二)运行特点

1.农作物生产稳中有升。前三季度,夏粮总产量3.17万吨,增长0.7%;油料产量1.49万吨,增长5.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5.92万吨,增长6.9%,其中食用菌产量1.28万吨,增长16.1%;中药材产量0.41万吨,增长21.1%;水果产量2.41万吨,增长8.1%;茶叶产量1.02万吨,增长4.1%,低于全市2.9个百分点,实现产值8.3亿元,较上年减少0.3亿元。

2.林业生产稳步增长。前三季度,我县林业生产效益总体稳定,实现林业产值17790万元,增长6.6%。其中,林木的培育和种植9074万元、林产品的采集8716万元。

3.畜牧业生产持续下降前三季度,生猪出栏14.1万头,下降17.8%;牛出栏5812头,下降9.6%;羊出栏8111头,下降4.2%;活家禽出栏49.88万只,下降8.2%。禽蛋总产量3934.6吨,增长0.9%。前三季度实现牧业产值6.58亿元,下降4.5%

4.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前三季度,水产品产量保持平稳增长趋势,实现水产品产量901吨,增长7.4%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中茶叶产业占比最大,但增速较低。前三季度,全县茶园种植面积17.29万亩,新增5439亩,同比增长3.3%。其中茶叶可采摘面积14.66万亩,新增5079亩,增长3.6%,茶叶产量1.02万吨,增长4.1%,全市茶叶产量同比增长7.0%,低于全市平均速度2.9个百分点,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9%

(二)畜牧业占比大,生猪价格低迷。前三季度,畜牧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4.5%,我县畜牧业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比24.5%,生猪在畜牧业中占比达到61%,今年上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低迷,一季度生猪平均出售价格14.86/公斤,二季度生猪平均出售价格15.85/公斤,进入三季度生猪价格才逐步有回升,但养殖饲料、人工、防疫等成本价格居高不下,部分养殖户处于观望状态,养殖企业信心不足,生猪发展受限,导致出栏量大幅下降。

说明: 微信图片_20241119155229.png

三、几点建议

(一)稳步提升茶叶面积。

1.在现有茶叶产业基础上,高标准改造现有茶园和新建茶园种植面积。通过科学规划茶园布局,合理增加茶树种植密度,着力增加可采摘面积,持续提高茶叶产量,扭转现有茶叶亩产过高的局面。

2.加大现有荒废茶园改造力度。对现有荒废茶园进行全面评估,确定荒废茶园的具体位置和面积,了解其荒废原因,如土壤退化、病虫害严重、管理不善等。基于评估结果,制定改造方案,确保每一块荒废茶园都能得到最有效的治理和利用,政府适当给与资金补助和奖励,确保我县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稳定畜牧生产规模。

1.积极推动畜禽补栏工作。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方式,鼓励养殖户及时补栏。依据市场供需动态,合理调整存出栏比重,保障市场充足的畜牧产品供给。

2.深度挖掘宁强麻辣鸡品牌价值,加强品牌宣传与推广。针对土鸡养殖,可出台相应补贴政策,鼓励散户参与。提供土鸡养殖技术培训,包括养殖场地选择、鸡苗挑选、疫病防治等内容,逐步扩大土鸡养殖规模,优化畜牧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活家禽占比。

(三)优化第一产业产业结构。

1.在严格遵守“非粮化”“非农化”政策红线的前提下,全面梳理县域内森林和土地资源。鼓励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中药材品种。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步提升中药材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

2.充分调研县域内不同区域的海拔和气候特点,精准选址发展设施蔬菜和高山蔬菜。加大对蔬菜种植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建设现代化温室大棚、完善灌溉和排水设施等。同时,引进优质蔬菜品种,加强种植技术培训,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从而提升蔬菜在一产中的比重。

3.因地制宜多点发力,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导产业多元化发展,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品类。鼓励和支持农户根据当地自然条件与市场需求,探索种植或养殖其他具有地方特色且经济效益较好的农产品。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