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第三产业运行情况及全年形势分析
前三季度,宁强县第三产业稳定增长,对全县经济支撑作用明显,现将运行情况分析如下。
一、前三季度第三产业运行情况
前三季度,全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4.3%,高于全市0.3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比重42.5%,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8个百分点。
图1: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内各行业占比情况
(一)消费市场持续活跃
前三季度,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1.8亿元,同比增长19.1%。
1、从消费所在地看,城镇乡村同步增长。前三季度,实现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6亿元,同比增长9.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0.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6亿元,同比增长8.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9.5%。图2:
2、分行业看,住宿业增速回落。总体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销售额(营业额)增速呈稳中加快态势,前三季度四个行业总销售额(营业额)增长10%。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8.0%、12.1%,均比上半年加快了0.9个百分点。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5.6%,较上半年回落了3.7个百分点;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1.7%,较上半年持平。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平稳增长
1-9月,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9%,拉动三产增长0.26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铁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2.5%,与全市持平,较上半年回落1.4个百分点;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同比下降0.23%,低于全市0.03个百分点;邮政业务总量增长16%,较上半年回落0.13个百分点,低于全市5.3个百分点。
(三)金融业小幅下降
前三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下拉三产增速0.1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降4.5%,取全市平均数据,降幅比上半年扩大2.8个百分点;保费收入增长5.7%,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低于全市4.7个百分点。
(四)房地产市场稳步恢复
前三季度,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2.2%,拉动三产增长0.28个百分点。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9.4%,较上半年收窄16.7个百分点。
(五)营利性服务业较快增长
1-9月,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8%,拉动三产增长0.38个百分点。全县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2%,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4%,较1-8月回落0.22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7.8%,较1-8月提高3.7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20.6%,较1-8月提高2.1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3.4%,较1-8月回落4.02个百分点。
(六)非营利性服务业
前三季度,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3%,拉动三产增长1.5个百分点。相关行业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工资总额下降5.9%;教育工资总额增长10.8%;卫生和社会工作工资总额增长12.6%;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工资总额增长5.5%。
二、存在问题
(一)贸易方面
1、限上企业规模较小,重点企业少且发展动力不足。全县96家限上企业中,有83家企业有零售额,但零售额5000万以上的只有3家,仅占全部限上企业个数的3.1%,但这3家企业的零售额占总体限上企业零售额的比重达到22.3%,重点企业发展情况对全部社零增速的影响过大,近年来,重点企业营收的高速增长已达较大限额,发展后劲略显不足,若企业经营情况下滑,将会严重下拉全县限上消费市场的情况。
2、农村消费市场开发不够,仍有广阔空间可挖掘。从消费所在地看,我县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9.5%,占有不小的比例。但由于农村消费商品、服务、场景供给不足,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偏弱,商家对农村市场缺乏足够的重视。另外适合农村居民消费的商品少,假冒伪劣商品多,售后服务差,运输、维修等服务环节尚不健全,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影响和制约着农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和全县总体消费水平的提高。
(二)规上服务业方面
1、行业结构层次较低。我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居民服务、修理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少数几个行业,产业层次较低、结构单一,抵御政策变动、经济下行压力等风险能力弱。
2、新型服务业发展不足。从行业结构看,传统服务业比重高,三新产业比重低,整体竞争力不强。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型消费型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企业个数少,发展相对滞后。
(三)房地产方面
商品住房需求不足。房地产开发投资全部为住宅类投资,截至9月份,全县商品房待售面积5.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9%。目前全县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去化周期较长的高风险阶段,待售面积过大成为制约新项目谋划的重要因素。
(四)交通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方面
公路运输总周转量、邮政业务总量、保费收入等核心指标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工作建议
(一)贸易方面
1、稳存量扩增量,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一是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排查梳理出生产经营状态好、成长性优的企业,作为重点关注培育对象,确保成熟一户申报一户。二是加大推进“个转企”工作力度。加大市监、税务、经贸等相关部门协调力度,引导鼓励达到限上标准的个体户转为法人企业,及时纳入限上统计,同时防止出现“企转个”逆流现象。三是加强对重点限上商贸企业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规模扩张,鼓励他们做强做大,为我县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增长提供保障,积极引进信誉好、实力强的知名企业和品牌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升消费品位,不断提升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激活释放农村消费活力。一是丰富农村消费供给,完善县域消费网络。建设以县城为中心、以城带乡的消费网络,加大对县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商业街区改造等的投资,强化县城商业综合服务能力和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布局农村消费市场。加大对农村绿色智能产品和家装消费等新型和大宗消费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对入乡的商贸、文化、旅游等行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开发适农金融产品,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提质升级。
3、多措并举提速扩容,全方位促进消费市场持续活跃。一是持续助力企业开展好“以旧换新”活动,加强宣传引导,做好商家培训指导,保障活动有序开展。二是持续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带动宁强特色产品热销,活跃城乡消费市场;三是上下联动,鼓励企业在百货、超市、电器、汽车、餐饮等商贸行业,采取抱团促销、让利促销、有奖促销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各类促销活动,激发消费热情,促进消费。四是充分发挥文游优势,不断挖掘消费领域新潜力。做活“文化+”“旅游+”文章,不断挖掘文旅市场消费潜力。持续开展各类特色文旅活动,引进旅游、非遗、美食博主对我县特色产品扩大宣传,吸引游客驻足,促进住宿餐饮行业快速发展。
(二)服务业方面
1、精准服务,全力培育企业成长。加强对种子企业的调研走访,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摸清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行业覆盖、重点培育,确保达到规模的企业及时升规纳统。
2、加强监测,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加强对规上服务业企业的监测指导,把培植大企业和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在关注企业经济指标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强化扶持引导,加强创新引领,提高企业竞争和盈利能力。
3、精准施策,促进行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高效、低碳环保的新型服务业。推动旅游、现代物流、交通运输、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服务业企业的经营活力,促进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房地产方面
1、加强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临近春节,紧抓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置业节点,做好购房利好政策宣传和落实,引导企业主动调整营销策略,化解库存、盘活资金。
2、落实《汉中市关于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及其指导意见。积极释放房地产市场消费潜力,进一步提升房地产市场活跃度,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加大房地产去库存力度,降低去化周期。
3、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帮助企业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引导开发企业向中高端改善型、养老养生型、旅游度假型等特色房地产转型,推出更高品质产品,有效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