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第二产业运行情况及全年形势分析
前三季度,宁强县第二产业发展稳中有升,运行良好,对全县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拉动作用,现将运行情况分析如下。
一、前三季度第二产业运行情况
前三季度,全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4.3%,高于全市7.6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比重40.7%,拉动生产总值增长5.8个百分点。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4.3%,占二产比重76.1%,拉动二产增长10.9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4.4%,占二产比重23.9%,拉动二产增长3.4个百分点。
表1:前三季度工业和建筑业占比情况
(一)工业经济质效双升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3.83亿元,同比增长12.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5%。
从图中可以看出,今年以来,我县每月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总产值增速,呈现高开后放缓,逐步回升的态势,工业经济发展的质效双双得到提升。
1、工业运行结构更加优化
从三大门类看,制造业贡献突出。1-9月,采矿业累计完成产值7.67亿元,增长13.7%,拉动总产值增长2.4个百分点;制造业累计完成产值32.11亿元,增长9.9%,拉动总产值增长7.4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累计完成产值4.05亿元,增长37.4%,拉动总产值增长2.8个百分点。
三大门类增加值分别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3.8%、91.1%、5.2%,分别增长5.5%、14.1%、22.9%,制造业在全县工业增加值的占比最高,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约16.7个百分点,其次是电力、燃气行业拉动约1.5个百分点,而采矿业则仅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约0.3个百分点。
表2:宁强1-9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及增加值情况表
2、支柱产业集群全面增长
1-9月,全县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6.1亿元,增长3.5%,占制造业产值19%,占规上工业总产值13.9%;材料制造业完成产值6.59亿元,增长15.7%,占制造业产值20.5%,占规上工业总产值15%;绿色食药工业完成产值18.86亿元,增长9.6%,占制造业产值58.7%,占规上工业总产值43%。绿色食药产业成为支撑和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3、重点行业持续较快增长
全县56家规模工业企业共涉及31个行业中类,前三季度共有25个行业累计产值实现增长,增速在两位数以上的有19个行业。31个行业中,累计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的有15个,其中实现增长的行业有14个。1-9月产值占比较大增速也较快的行业有:精制茶加工7.02亿元,增长25.5%;燃气生产和供应业3.23亿元,增长49%;石膏、水泥制品及类似制品制造业2.39亿元,增长17.5%;植物油加工业2.31亿元,增长19.2%;蔬菜、菌类、水果和坚果加工业2.27亿元,增长28.1%等行业。
表3:前三季度亿元以上重点行业产值情况
4、企业营收稳步增长,利润大幅下降
今年以来,受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下降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持续回落,工业产品市场需求不足,企业整体利润水平下降明显,企业效益下行压力不断加大。
营业收入平稳增长。1-9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3.73亿元,增长8.4%。其中采矿业实现营业收入4.92亿元,增长11.5%;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5.9亿元,增长8.8%;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实现营业收入2.91亿元,增长0.8%。
经济效益大幅下降。1-9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营业利润-224万元,下降170.5%;税金及附加2119.2万元,增长31.3%。
企业用工人数减少。前三季度,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平均用工人数3045人,下降7.2%。其中用工人数最多的制造业平均用工人数2046人,下降9.7%;电力、燃气和水生产供应业平均用工人数338人,增长0.9%,是用工人数唯一实现增长的产业。
企业生产效率整体提高。1-9月,规上工业企业用电量7684万千瓦时,下降0.7%。收入和营业利润均实现增长的制造业用电量下降10.9%,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的效果逐步显现。
表4:前三季度规上工业企业经营情况
(二)建筑业市场运行良好
1、总产值增速稳步提高。前三季度,宁强共有资质建筑企业15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5.24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分别较上半年、一季度加快3.5个、6.2个百分点。
2、建筑工程产值占据主导地位。从构成看,完成建筑工程产值15.23亿元,同比增长18.5%,占建筑业总产值的99.96%;其他产值0.0056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0.04%。从承揽方式看,直接从建设单位承揽工程完成的产值14.95亿元,同比增长19.1%,从建设单位以外承揽工程完成的产值0.29亿元,同比增长23.5%。
3、新签合同额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全县建筑业企业直接和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额为16.5亿元,同比增长9%,签订合同额分别较上半年、一季度增加了2.86亿元、10.63亿元。其中本年新签订合同额12.41亿元,同比增长21.9%,占签订合同额75.2%,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01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一)工业方面
1、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增长乏力。一是缺少大型工业项目,项目建成投产较为缓慢。前三季度全县工业投资同比增长93.8%,但截至9月份暂无新纳规工业企业,难以支撑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二是长期停产企业2家,截至9月份累计产值增速为负的企业8家,占全部工业企业数的14.3%,10家停、减产企业共下拉全部规上工业产值增速8.7个百分点。
2、工业经济增长结构单一,行业结构仍需优化。一是我县大多数企业以传统加工制造业为主,企业生产经营粗放、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销售渠道单一,市场竞争力弱,规模效应不明显,持续拉动增长能力有限,难以对全县工业发展形成稳定的支撑。二是工业增加值增长结构单一,近年来我县工业增加值高速增长主要依托于盛发钢管和承乾工贸两家公司,1-9月两家公司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7%,对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到11%以上。全县增加值率高的行业和龙头企业少,没有形成综合的高附加值产业集群。
3、企业效益下降,转型升级困难。一是当前工业产品市场需求不足,企业效益低下,生产成本加大,企业经营困难。产品附加值含量低、市场占有率低、财税贡献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严重不足。例如采矿企业受矿产品价格下降和资源枯竭等因素影响,利润大幅下降;装备制造企业由于市场需求减弱,价格持续低迷引起的销售困难、库存压力增大、利润空间被压缩等一系列连锁反应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挑战。二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多数企业的转型升级只是表现为增加投入购买更新生产设备,或引进节能环保技术,在原有产品基础上进行局部改进,企业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还没有真正成为大多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建筑业方面
1、新开工面积下降。前三季度,全县资质内建筑业企业新开工面积17.07万平方米,下降35.2%,绝对数较年初增加了11.59万平方米。
2、建筑业企业培育不足。近年来,建筑业受投资规模减小和房地产市场萎缩影响,建筑市场发展愈发困难,我县资质建筑企业规模小、资质低、竞争力弱的状况未有根本改善。从规模来看,我县15家资质建筑企业,其中资质等级二级的8家,占53.3%,三级和专业承包的7家,占比46.7%。从企业培育来看,截至前三季度还未新增企业,建筑业企业培育不足,发展后劲乏力新增动力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
三、工作建议
(一)工业方面
1、强化重大项目攻坚,持续增强发展后劲。围绕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药、新兴材料三大产业集群,加大项目谋划招商力度,持续在“建链、强链、延链”上下足功夫。一是围绕企业技改扩建、转型升级等,谋划包装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实现以工业投资结构调整引领工业转型;二是围绕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和依托资源优势,认真策划筛选一批科技含量高、污染少、效益好的全产业链项目进行包装,及时纳入投资项目储备库;三是加快在建工业项目建设进度,狠抓要素保障,着力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相关事宜,确保项目快建设,早投产。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加速成长,及时形成新的增长点,为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动能。
2、多措并举助企纾困,保持工业经济稳步增长。继续发挥好亲商助企专班作用,坚持领导包联企业制度,常态化开展跟踪调研,加强对减产企业和负增长企业的走访调研,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督促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加大重点企业的预警监测,逐户研判,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强化要素保障,着力解决企业在项目申报、减税降费、用地、用工等“急难愁盼”问题,密切关注物流、市场需求、工业用电等情况,实时关注重点指标变化,最大限度支持企业恢复生产,助力企业尽快释放产能,确保全县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3、精准施策提效益,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经营效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效益不佳影响企业发展信心和发展投入,制约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一是企业要多措并举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加大矿山资源整合力度,开展环保安全提升改造,探索引进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对全县的特色矿山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盘活存量;二是要进一步落实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奖励政策,加强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落实,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负担;三是整合优势推动支柱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集中整合优势资源,重点扶持行业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企业核心技术含量,帮助企业做好品牌营销,助推企业开拓市场,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建筑业方面
1、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建筑企业活力。一是深化招投标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简化招投标流程,全面推行全流程电子化。二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强县内重大项目的争取和立项,加快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工作,督促符合条件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为全县建筑业企业创造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机会。三是吸引大型建筑业企业落户,构建建筑业新的增长点,促进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服务业转变,形成总承包、专业承包比例协调、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建筑业市场新格局。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解决企业资金难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减税降费,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引导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获得更多贷款资金支持;规范工程价款结算,严格执行工程预付款、进度款和竣工结算制度,减轻施工单位资金压力,同时积极协调解决工程款拖欠问题,使得资金得以回流。
3、积极开拓外地市场,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在积极优化市场的同时,加强市场开拓,鼓励企业走向全国参与竞争,扩大外地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在加大企业对外推介的同时,积极帮助外出企业解决资金和人才短缺问题,积极争取更多的本地企业获得对外合作的机会。制定奖励政策,加大开拓市场的力度,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和发展潜力,积极为企业开拓市场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