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宁强县劳动工资调查单位共有171户,其中,“五上”单位183家,非一套表调查单位24家。其中参与核算的重点行业有34户:“五上”单位19家,非一套表样本单位15家,无效样本1家,总体运行良好,现将运行情况分析如下。
一、从业人员劳动工资总体运行情况
(一)“五上”单位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分布特点
一是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小幅增长。前三季度“五上”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9781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53人,同比增长2.7%,其中劳务派遣人数699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1人,同比增长4.6%。
二是行业间从业人员分布不均。从行业门类看,人数占比最多为建筑业,从业人员3591人,占比36.7%;其次为制造业,从业人员2622人,占比26.8%;第三为批发和零售业,从业人员1166人,占比11.9%,三大门类总计占比75.4%。行业门类从业人员最少的三个行业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总计78人,仅占全部从业人员的0.8%。
三是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小幅上升。前三季度,宁强县“五上”单位劳动工资总额33686.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49.7万元,同比增长8.5%。其中,工资总额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建筑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工资总额分别是13783.5万元、8652.6万元、3123.9万元,分别占工资总额的38.2%、24.6%、17.3%,三大行业合计占工资总额的80.1%,工资占比最低的三个行业合计工资总额仅占全部工资总额的0.8%。工资总额最高的行业是建筑业,最低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行业间工资总额差距较大。
(二)非一套表劳动工资抽样调查情况
前三季度,宁强县非一套表劳动工资调查单位季报样本24户,涉及国民经济行业9个门类。从业人员期末人数1736人,同比下降2.1%;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1399.4万元,同比增长34.5%。
分行业看,9个行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中,农林牧渔业增长20.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0.0%,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28.6%,教育业增长1.7%。9个行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中,农林牧渔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均为正增长,其中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增长85.3%,仅住宿和餐饮业下降28%。
(三)重点行业工资完成情况
从联网直报情况看,宁强县支撑GDP核算6个行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总体呈现“五增一降”态势。分行业的具体情况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10.8%;教育业增长8.2%;卫生和社会工作业增长2.6%;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增长85.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6.8%;房地产业下降8.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工资增长乏力。疫情对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消费业造成影响,旅游业受活动项目减少、客流限制等因素制约,游客量减少,旅游业营业收入缩减,单位从业人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工资增长乏力。
(二)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就业结构矛盾仍然存在。就业人员仍然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两大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同时批发零售业等行业也存在从业人员不稳定、人员流动频繁等情况。
三、工作建议
(一)扩大就业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经济稳增长的同时,坚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通过建立和完善劳动技能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各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通过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激励和推动企业合理提高职工工资水平,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加大劳动保障监督监察力度,确保劳动者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二)提高统计对象对劳动工资统计的重视。加大相关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提高调查对象统计法治意识。抓住培训重点,提高调查单位统计人员业务水平。确保劳动工资报表数据真实反映本单位实际情况,避免出现漏报、错报,提高劳动工资统计数据质量。依法督促调查单位按要求建立劳动工资统计台账,保存原始记录,完善统计资料交接和归档制度,规范调查单位的源头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