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类
宁政函〔2024〕24号 签发人:杨帆
宁强县人民政府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28号提案的复函
赵玉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速我市羌族文化挖掘与研究的建议”收悉。对于您的建议,县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县以推进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验收达标工作为抓手,结合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旅融合,注重抢救保护和文化活态传承,开展特色活动,扶持生产保护,在吸收采纳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认真开展了相关工作,在羌文化保护传承与发掘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现将您提出提案函复如下:
一、健全完善组织体系
2022年底,宁强县成立了县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建设服务中心、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县羌族文化博物馆合署办公,为县文旅局下属副科级财政全额预算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7名,设主任1名,进一步补充了全县羌文化保护人员力量。目前,该单位人员配齐,正常运转。从2020年起,坚持每年在县财政预算保障中列支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专项经费,今年,市县两级年度财政经费100万元已落实到位。
二、扎实推进羌文化保护工作
一是统筹推进,抓整体性保护。聚焦汉源、青木川、巴山等重点区域,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规划建设羌族文化博览园,建设提升了一批传习所和传习基地,宁强县、青木川镇分别创建为省级非遗示范县和示范镇,毛坝河镇正在规划建设羌文化特色示范镇;二是项目带动,抓生产性保护。发展壮大羌绣、羌编、羌漆、羌医羌药、羌乌天麻等产业,建设羌绣产业园区,建设羌绣、羌编、羌漆3个省级非遗工坊,2023年9月,羌绣羌漆文创产品走出了国门,随着羌族传统技艺做大做强,将进一步带动更多的人民群众稳定增收;三是立足长远,抓抢救性保护。对羌族端公戏、傩艺绝技、傩画等项目制定保护方案,认定传承人,培育传承群体,对全县需抢救性保护的项目进行整理挖掘,编制非遗保护资料《宁强技艺》《宁强端公戏研究》《非遗保护知识读本》等。争取省级业务部门支持,拍摄制作濒危剧种端公戏的访谈、演艺资料。
三、全面推进羌文化数据库建设
目前我们已经争取到了保护区数据库建设专项经费,接下来,我们将结合保护区的文化遗产资源现状,结合年度非遗资源调查和全国“四普”成果,全方位收集整理,高标准建成县级羌文化数据库并与民众共享,真正做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
四、扎实开展羌文化研究工作
目前,宁强县成立了羌文化研究会,承担了羌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阐释工作。近年来整理书籍或文献资料10余册,2023年羌历年期间承办了文化及非遗保护论坛,今后,我们将不断充实人员力量,保障工作经费,定期承办羌文化学术研讨会及羌族文化遗产展示交流活动,向全国羌文化保护研究高地看齐。
五、持续做好校地合作工作
加强与各高校合作进行羌文化的专项研究,增加羌文化保护传承的理论支持,汇集众智,开创羌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大力支持羌绣企业与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六所高校合作建立科研工作站,运作好中央民族大学羌绣研发基地等,持续进行产品研发,继续运营好集加工销售、研学教育、民俗体验、培训交流、展览收藏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宁强羌绣非遗文化产业园。
六、大力开展人才引进工作
2023年,招录2名羌族大学生,在羌文化保护岗位从事业务工作。2024年,积极推动省级定向委培工作,计划招录3名文博专业人才。今后将继续加大人才引进特别是羌文化专业人才引进力度。
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感谢您对羌文化保护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诚挚希望多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宁强县人民政府
2024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