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宁强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汉源镇2014年目标任务

汉源镇经济社会生态建设指标(一)

 

类别

考核指标

                目标要求

分值

(分)

经济

建设

(33分

财政工作

1、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化解债务60万元(3分)。

2、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效益(1分)。

4

生态农业

产业发展

1、茶叶(1分):新建茶园200亩(0.3分);抓好茶园管理,改造低产茶园2500亩,培育丰产园3500亩(0.2分);抓200亩连片成龄茶园管理示范点2个,100亩幼园管理示范点2个,50亩低改示范点2个(0.4分);茶叶产量1950吨(0.1分)。2、生猪 (2分):动物防疫达标,畜产品安全(1分);生猪出栏48000头(0.7分);发展规模养殖户2个(0.3分)。3、中药材(1分):规范化种植五倍子2000亩、银杏1000、丹参200亩(0.5分);新建中药材示范园2个(0.3分);成立有机构,制定有规划,及时上报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全年中药材培训2次(0.2分)。4、食用菌 (1分):建100万袋示范园1个,50万袋示范基地2个(0.4分);完成任务300万袋(0.5分);办培训班4次(0.1分)。(注:生猪为必选项目,分值2分;其余产业为自选项目,每项分值1分。每个镇纳入考核的项目为3个。)

 4

园区建设

新申报认定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2个(1分);培育镇级现代农业示范园2个(0.5分);制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方案和年度计划(0.5分)。  

2

培育经营

主体

1、新组建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0.5分)。

2、新申报认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个(0.5分)。

1

招商引资

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00万元,包装项目3个。

5

规模工业及

非公经济

1、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44300万元(4分)。2、非公经济总产值达到50500万元(2分)。3、民营经济发展(2分):发展私营企业10户(1分);发展个体工商400户(1分)。

8

旅游开发

1、配合汉水源森林公园搞好开发建设,做好县城及镇域内宁青路环境整治工作(0.5分)。2、落实文物旅游资源保护责任(0.5分)。

1

农民人均纯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60元。

2

项目建设环境保障

1、建立项目协调机构,落实分管领导和专职人员,分工明确(0.2分)。2、积极协调处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推进项目措施得力,有协调项目建设记录及处理决定等(0.4分)。3、对县上安排的建设项目,在拆迁征地等工作中积极协调保障,不出现5个工作日以上重大阻工停工事件(0.4分)。

1

特色工作

完成县委、县政府安排的配合支持县上重点工程建设工作。

5

 

汉源镇经济社会生态建设指标(二)


类别

考核指标

目标要求

分值

(分)

社会建设(30分)

城乡统筹

城镇建设管理

1、完成康乐路建设,投资723万元。(0.4分)2、完成七星桥及配套附属设施工程建设,投资529万元。(0.3分)3、完成校场坝路东南段827米道路和附属设施改造,投资476万元。(0.3分)4、续建兴宁南路,投资2900万元。(0.6分)5、改造对玉带河、云书河排污渠7.5公里,新建3.4公里排污管网,投资1158万元。(0.5分)6、建设天然气储配区、加气区、生产辅助区、综合办公楼4000㎡,及配套附属设施后续收尾工作,投资819万元。(0.4分)7、新建宁强县环卫工人公租房66套,建筑面积2341㎡,投资424万元。(0.3分)8、完成2014年美丽乡村建设市级示范村二道河村、草坝场村规划编制,达标示范村马家河村、赵家河村、柏林驿村规划编制。(0.2分)

3

陕南移民搬迁

移民搬迁安置200户862人,其中避险搬迁60户。

2

扶贫

攻坚

全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864人。

1

人民生活

社会

保障

1、按时完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续费22563人(0.5分)。2、完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续费9540人(0.5分)。3、完成工伤保险扩面100人(0.5分)。

1.5

社会

救助

妥善安排灾困群众生活(0.3分);做好城乡对象复审清查工作,定期更新社会救助动态监控系统(0.1分);做好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对象和城乡临时救助对象的申报核查工作,做好精神病人救助(0.2分);做好五保对象和城乡孤儿的申报核查工作。确保各类困难群众及社会弱视群体都能得到及时救助,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困难群众生活不出问题(0.2分);建成回水河农村幸福院(0.2分)。

1

劳动

就业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730人(0.2分);创经济收入14100万元(0.2分);引导性培训1797人(0.1分);赴天津务工74人(0.2分);城镇新增就业770人(0.1分);失业人员再就业210人(0.1分);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0人(0.1分)

1

文教卫生

教体

事业

1、校园安全工作:无重大校园安全责任事故和群体性责任事故发生(0.5分)。2、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90.1%(0.5分)。3、初中毕业升学率达97.6%(0.5分)。4、完成体育惠民设施建设1处(0.5分)。

2

卫生

事业

1、以镇为单位计划免疫单苗接种率达95%以上(0.1分);积极开展公共卫生示范镇创建工作,完成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指标任务,规范管理率分别达80%以上(0.1分);完成重度精神病患者信息录入,规范管理率达80%以上(0.1分);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控制在95%以上(0.1分); 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在85%以上(0.1分); 无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0.1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8%以上(0.1分);积极开展创建卫生单位(镇、村)活动,每年至少创建1—2个卫生单位、卫生村(0.1分);协助做好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监督、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打击非法行医等工作(0.2分)。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及时上报缴费票据、集中办理参合证(1分)。

2

文化

广电

1、在县广播电视台上稿30条(0.5分)。2、加强对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的维护、服务和管理(0.3分)。3、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无事故(0.2分)。4、配合电影公司完成每村每月一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0.3分)。5、加强镇文化综合服务站、农家书屋、村(社区)文化室管理,巩固提升“镇文化综合服务站”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创建一个品牌服务项目并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培育一支秧歌或舞龙舞狮队,创建10个示范农家书屋,完成3个村文化活动室建设,扎实开展非遗保护工作(0.5分)。6、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文化市场执法检查,确保辖区内文化市场健康规范(0.2分)。

2

 

汉源镇经济社会生态建设指标(三)

类别

考核指标

目标要求

分值(分)

社会

建设

(30分)

社会

管理

社会管理

综合治理

1、签订目标责任书,每季度上报治安维稳形势分析报告(0.2分)。2、按照平安建设“十条标准”加强规范化建设,完成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任务(0.6分)。3、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率达100%,整治有效率达100%,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率100%,调成率达95%以上;按时上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月报、季报表,无民转刑案件(0.4分)。4、辖区有2幅大型平安建设固定宣传牌,每个村(居)刷写2幅固定平安建设宣传标语,在媒体发稿平安建设类信息不低于3篇,平安建设知晓率达86%以上(0.6分)。5、辖区无邪教案件、无命案和重大群体性事件,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2%以上(0.2分)。

2

安全生产

严格落实属地安全管理责任,认真做好辖区安全监管工作,确保本镇年内每亿元国民生产总值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161以内。

3

食品药品

安全

1、对本辖区食品药品安全负总责,加强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分工明确,责任落实(1分。)2、协调组织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市场检查和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辖区内无较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0.6分)。3、积极做好镇监管所规范化建设工作,年内通过省级验收(0.4分)。

2

信访工作

1、控制进京赴省到市来县上访,赴省到市来县上访总量与去年相比分别下降10%;无到市重复集体上访,无异常访;来县访集体访控制在上访总量的20%以内,重复访控制在上访总量的16%以内(2分)。2、加强信访案件查办工作。中、省、市、县信访要结果案件到期办结率100%,审核合格率100%,息诉率90%(0.8分)。3、网上投诉事项交办案件的办结率100%,回复率100%,重复投诉率控制在15%以内;信件(包含网上信访案件)办理回复率100%;来信来访要结果案件到期办结率100%;信访事项办理群众满意度评价群众参评率、满意率达到上级考核指标要求(0.8分)。4、深入开展“三无”镇和“无访村(居)”创建活动(0.4分)。5、按时上报信访信息(0.2分)。6、接访劝返工作及时,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做好接访劝返工作,确保人员不返流(0.8分)。

5

人口管理

1、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90%以上(0.3分)。2、出生统计准确率达96%以上(0.2分)。3、重点对象“三查”率达90%以上(0.2分)。4、避孕节育措施及时率达85%以上(0.2分),长效避孕措施落实率达85%以上(0.2分)。5、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覆盖应查人群达80%以上(0.2分)。6、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健康检查率40%以上(0.2分)。7、流出(入)人口办(验)证率分别达95%以上,流入已婚育龄妇女享受计划生育免费项目服务率达100%(0.2分)。8、人口信息“一证通”系统应用率达到80%以上(0.2分)。9、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满意率达92%以上(0.1分)。

2

信息和统计

工作

1、年内向县委办报送信息质量系数不低于60分(0.25分)

2、按时按要求上报农村统计报表(0.1分);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站建设(0.1分);按要求完成临时性农村统计抽样调查工作任务(0.05分)。

0.5

 

汉源镇经济社会生态建设指标(四)

类别

考核指标

目标要求

分值

(分)

生态建设

(24分)

美丽乡村建设

基础设施

建设

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0.5分);按时报送资料,进行网上录入(0.5分)。

1

水源地建有警示标志和防护措施(0.3分);成立农村供水协会和落实管理制度(0.3分);按时收取水费,日常运行正常(0.4分)。

1

1、公路建设(0.8分):做好G108国道改建二级公路、县城至高寨子三级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外围协调工作;做好通村公路安保设施外围协调工作;做好农村公路防汛、水毁抢修保畅等任务。2、公路养管(1分):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乡道、村道管养责任,积极筹措养护经费,加强辖区内乡道3条24.8公里、村道24条124公里日常养管和突击整修,切实做好列养公路水毁应急抢修保障道路安全畅通、路容整洁、路产完整,实现列养乡、村公路年均优良路率分别达到73%和61%,境内路政事案发报、查处及时;依据农村公路养管示范路创建标准,认真开展创建活动;做好辖区内农村公路超限运输治理工作。3、环境保障(0.2分):负责做好在本辖区内实施的交通建设项目外围环境保障工作。

2

农村环境

整治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村庄环境整治,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等环卫设施,落实保洁员,有效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完成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4

生态绿化

工程

1、长廊建设(3分)实施道路、荒坡绿化,抓好集镇和村庄绿化。因地制宜补植竹子和四季长青树,完善景观节点和党建示范点建设,打造精品段落,发展乡村旅游,提升生态长廊建设档次。2、绿化及森林防火(1分):落实森林防火各项责任和措施,及时上报火情信息,扑救措施得力,无安全事故发生;完成退耕还林管护任务,保存率达80% 以上,无复垦问题发生;加强辖区内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内,无公害防治率达85%;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确保辖区内不发生破坏森林资源的大案、要案。

4

生态文化建设

生态文明道德规范、绿色生态生活方式等宣传教育有载体、效果好;广泛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镇建设活动,“百里生态文明长廊”和“川陕党建示范走廊”沿线相关镇村扎实开展“四新竞赛”和“五争五评”评选活动。

1

国卫创建

积极开展创国卫活动,档案资料规范、齐全 (0.3分);按要求完成时段创建工作(0.3分);环境卫生整洁、干净(0.2分);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0.2分)。

1

环境

保护

环境保护及污染

防治

1、完成生态镇村创建年度任务,达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相关建设要求(1分)。2、完成汉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任务(1分)。3、完成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年度创建任务(1分)。4、履行辖区环境监管职责,开展环保专项检查、秸秆禁烧、环境综合整治等(1分)。

4

垃圾清运及处理设施建设

增设垃圾箱和环卫工人,做好垃圾填埋,街道清扫等日常工作,完善各项运营管理。

2

国土

资源

耕地保护

完成耕地保有量50302.7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5164.2亩,完成新增耕地任务50亩,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建新拆旧政策,旧宅拆除复垦率达50%(0.8分);境内无违法批、用地行为,土地违法案件宗数和面积比上年下降20%以上(0.2分)。

1

矿产资源

管理

1、加大动态巡查力度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监督,严厉打击无证开采、越界开采、无证勘查、以采代探等违法违规行为,辖区内无重大矿产资源违法违规案件发生(0.6分)。2、加大采石场管理力度,坚决取缔无证采石场(0.4分)。

1

流域治理及水土

保持

1、防汛工作(1分):完成防汛物资储备(0.2分);防汛值班人员、抢险人员到岗到位,值班电话畅通(0.2分);信息上报及时(0.2分);做好辖区内河道管理(0.2分);防汛中无人员伤亡(0.2分)。2、水利建设(1分):做好水利设施管护,完成流域治理、水土保持、农田水利等建设任务(0.3分),在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明确一名专(兼)职水利工作者(0.2分),做好水利建设外围环境保障,施工顺利(0.5分)。

2

 

附件下载: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