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阿姨那天在太阳下走了不到半小时,只觉得“有点累”,头有点晕。下一秒,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等她醒来,已经在温州市中心医院急诊室的病床上,体温41.3℃!这是典型的热射病。
好在抢救及时,周阿姨转危为安,但她的一句“我以为就是热得有点晕”,让护士听得直摇头,您以为的“小中暑”,可能是身体在拉响“红色警报”!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不是“热一下”那么简单。我们常说“中暑”,其实中暑分等级,而热射病是中暑里的“重症王者”,最凶、最狠、最危险。简单说:身体像个发动机,产热太多,散热失败,直接“烧糊”了!体温飙到40℃以上,大脑、心脏、肝脏等器官都可能“罢工”。
中暑分类

急救黄金30分钟:降温!降温!再降温!
热射病的抢救,讲究一个“快”字。黄金30分钟内降温,能大大降低死亡率。记住口诀:“边降温,边送医”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立刻转运,那就——“先降温,再转运”。
正确急救四步走
转移
➤立刻把人移到阴凉通风处,比如树荫下、室内。
➤脱掉多余衣物,解开领口,帮助散热。
物理降温(关键!)
➤用冷水喷洒或擦拭全身(别用冰水,容易刺激血管)。
➤冰袋敷脖子、腋下、大腿根(这些地方大血管多,降温快)。
➤扇风+喷水,加速蒸发散热,效果翻倍!
补水(清醒才能补!)
➤如果患者清醒,可以喝点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
➤如果昏迷,千万不能喂水!会呛到,可能窒息!
防窒息
➤如果抽搐或呕吐,立刻侧卧,头偏向一边,防止呕吐物堵住气道。
这些“老办法”千万别用!
喂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热射病不是“发烧”,退烧药无效,还可能伤肝!
酒精擦身,酒精挥发太快,刺激皮肤,还可能被吸收中毒!冷水擦浴才是正解!掐人中、灌藿香正气水没用!还可能耽误抢救时间!
预防热射病,记住5条“保命法则”
避开“魔鬼时段”
➤每天10点到下午4点,太阳最毒,尽量别户外活动。
➤必须出门?记得“能躲则躲,能歇就歇”。
科学补水,别等渴了才喝
➤少量多次喝淡盐水、运动饮料、绿豆汤。
➤别只喝白水,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
穿对衣服,用好装备
➤戴遮阳帽、穿宽松透气的浅色衣服。
➤别穿紧身衣、化纤材质,闷热不散热!
特别关注“高危人群”
➤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独居者,更容易中暑。
➤高温天,记得多打个电话,上门看看老人。
别突然“拼命”
➤长期不运动的人,别一上来就暴走、跑步、搬重物。
➤要“循序渐进”适应高温,给身体一个缓冲期。
热射病不是“热出来的”,是“忽视出来的”。高温天,我们不怕热,怕的是对危险的无知和轻视。热射病来得快、走得急,但只要我们识别早、处理快、预防到位,就能把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