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宁强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建设汉源园林城 打造生态新宁强

 

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角、汉中市西部,地处汉江源头,北依秦岭,南枕巴山,襟陇带蜀,是联结大西北与大西南的黄金通道,自古就有“三千里汉江第一城”之美誉。全县总面积3246.8平方公里,辖18个镇办213个村(居),总人口34万,城镇人口15.76万。县城规划区面积14.31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9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5.2万。

我县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围绕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要求,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型园林县城。近年来,相继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天然氧吧”“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中国名茶之乡”“陕西省县城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2012年荣获“国家园林县城”称号以来,我县持续高起点、高标准绿化美化城乡环境,城市生态良性发展,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成果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建成人工湖翻板闸538万平方米、体育场馆1个、休闲绿化广场7个、健身山地公园1个;县城建成道路68.6万平方米、人均13.51平方米,实施清扫保洁108万平方米;县域林地面积361万亩,占总面积的74%森林覆盖率61.8%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76万平方米、绿地面积215万平方米、公园面积5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5.8%绿地率39.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平方米。各项指标均超出国家园林县城指标体系标准,县城自然风貌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绿色理念,规划园林县城发展蓝图。依照国家园林县城标准指标体系,我县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统筹规划绿地系统、水系及道路系统。以县域生态资源为基础,突出人文历史、环境风貌、空间格局等特色,编制了《宁强县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勾画了宁强山水园林、生态宜居新形象。获得园林县城命名后,我县认真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要求,对道路、公园、住宅区具体绿化设计反复进行论证,注重县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整体风貌相互融合,努力打造精品景观和生态自然、清新雅致的城市。按照《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划定城市绿线,严格实施管制制度,并向社会公布,严禁侵占。目前县城基本形成了人在绿中、绿在城中、城在园中、园在水中的城市生态环境,公众满意率逐年提升。

二、推进“四大工程”,构筑城市绿色生态体系。围绕生态园林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三绿”建设,坚持“添绿、扩亮、增美、护净、保畅”思路,全面落实“植树造绿、见缝插绿、破硬植绿、拆墙透绿”要求,不断增加城市绿量,打造园林绿化景观,建设精品亮点工程。

(一)实施增绿工程。立足“山、水、塬、林”资源优势,打造生态园林城市水碧林绿特色。一是狠抓百里生态文明长廊建设。依托生态优势、旅游资源,坚持“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思路,以宁青公路沿线8个镇办42个村为重点,实施百里生态文明长廊项目。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重点实施生态绿化、农村清洁、产业发展、典型示范、文明素质提升“五大工程”,充分挖掘生态、人文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景观节点。沿线斑竹、金竹、楠竹、香樟等景观树绵延不断,亭廊、小径、休闲健身广场等配套节点随处可见,累计建成宽幅林带15.9公里,百里生态长廊建设成效显著。二是全面加强河湖管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汉水源头综合治理工程,推进堤防生态景观和湿地建设。在县城河道两岸建成以芦苇、桃树为主的绿色长廊2处,建成河道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5处人工湖蓄水面积22万平方米,确保河床基本有绿色覆盖、河流节点有精品添彩。加强湿地资源管护,在县城玉带路沿岸建设恢复河畔绿地18万平方米。三是大力实施公园建设。近年来,先后建成体育场、羌族文化产业园、柔西广场、金家坪环岛、永惠广场、感恩广场等休闲公园;打造了县城东山公园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区,实施了盘山踏步、仿古凉亭、仿生桌椅、妆点亮化等工程,公共设施完备,苍松翠柏掩映,县城绿色生态休闲功能逐步增强;投资1.75亿元的西成高铁宁强南站站前广场即将建成投用。通过增绿工程,“绿脉映城、绿带衬城、绿环护城、绿廊穿城、绿核嵌城”的绿地系统框架和“两条林带、一片水面、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的宜居生态园林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二)实施绿地配套工程。始终坚持完善绿地配套功能,为群众休闲娱乐创设良好环境。截至目前,县城建成公园绿地面积87万平方米,群众休闲公园绿地服务半径500米,市民休闲、健身、娱乐需求得到极大满足。从2009年起,县城公园100%免费开放,并严禁设置高档餐馆会所,保持公园公益性。制定《宁强县城市公园管理规定》,县体育场、城羌族文化产业园、津源路带状公园等10处综合性公园及羌州公园、人民广场等公园绿地按照应急避险场所要求规范建设,公园应急避险场所实施率达到70%

(三)实施道路绿化改造工程。持续实施道路绿化改造提升工程,把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骨架,不断在增绿量、求特色、出精品上下功夫。制定了《草坪、花灌木、绿篱及行道树养护管理检查标准》,加强道路绿化日常养护和管理,及时做好行道树补植。重点对道路节点和街头游园进行改造提升,先后实施了金牛路、迎宾路干道等路段2万平方米绿化改造工程,整修了主要道路行道树树池,改建城区2个公共停车场为林荫停车场。同时,在实施道路绿化工程中,充分考虑行道树品种、植物造景与综合生态功能的相融性,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县城30条道路绿化普及率100%、达标率80.13%,林荫路推广率87.71%,城市道路绿化网络已经形成。

(四)实施庭院增绿工程。始终按照住建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规定》,坚持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紧盯“园林式居住小区”目标,以居住区、各部门单位为重点,持续开展庭院增绿工程。各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绿地率不低于35%,新建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30%,老居住区不低于25%。建成山水嘉园小区等一批景观环境幽雅、服务设施齐全的生态示范小区,建成省级园林式单位、居住区4个,市级园林式单位、居住区17个,确保出门见绿、推窗赏绿。

三、优化基础设施,增强城市服务功能。2012年以来实施城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25个,完成投资16.6亿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施县城畅通工程。投资2.2亿元,建成主要以兴宁南路、玉带路、永惠路、康乐路和七星桥构成的5.5公里县城快速通道。投资2.23亿元,建成羌州路、校场坝中段道路、金牛路、永惠桥至康乐桥道路、云书廊桥、玉带河大桥、校场坝人行桥等一批道路桥梁工程。县城交通基本达到畅通要求。二是实施亮化工程。投资2000余万元,完成羌州路、北大街、玉带路、五丁路、汉源大道等路段16.3公里910LED节能路灯安装,主次干道、广场公园亮灯率、路灯设施完好率达98%以上。三是推进公共设施建设。城区天然气逐步全覆盖,普及率达85%。供水设施完善,自来水普及率99%建设排污管网47.42公里,实现雨污分流,污水收集率达90%。建设公厕27座,建成停车场7处、停车泊位近1000余个。建立健全设施管理制度,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县城公共设施安全有序运行。

(二)两场建设运营。近年来,我县持续加大投入,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增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能力,为生态园林县城保驾护航。污水处理厂距县城约7公里,占地面积29.68亩,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日,2016年污水处理率86.74%,污水处理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2017年,投资1286万元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污水排放标准由原一级B提标至一级A,预计年底前建成投用。县城垃圾填埋处理场距县城南门1公里,占地40.6亩,日处理生活垃圾130-150立方米,容积46.32万立方米,设计服务年限14年,垃圾处理率99.6%

(三)环境综合整治。以提升县城整体环境形象为目标,坚持对县城城中村、重要出入口、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进行环境整治。加大保洁清扫频次,清捡街路两侧、绿地、庭院、河道及绿地内的废弃物。依法从严整治乱倒垃圾及扬尘、渣土抛洒行为。全面治理乱贴、乱画、乱挂行为,维护和保持户外各种公用设施清洁卫生。全面落实商铺店面“门前五包”责任,坚决禁止乱倒、乱扔、乱占、乱摆等行为加强亮化绿化设施管理,定期修剪和冲洗绿化植被,对裸露空地、受损绿地及时进行绿化和补植,努力做到城市绿化全覆盖。

四、坚持低碳环保,节约开展绿化建设。坚持把节约要求融入城市绿化建设全过程,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提高现有绿化用地利用率,逐步发展立体绿化,充分利用墙体、桥梁、阳台、人行道等空间地域开展绿化美化,增加绿化面积和总量。尽可能利用背街小巷、楼前屋后等边角地带,栽绿种花,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大县城自然山坡林地、河湖湿地保护力度,有效保护自然野生植物群落,保持生物多样性、完整性。在规划设计中,力求高水平与低支出的最佳结合,尽量选择本地丰富的优势植物品种、乡土树种作为主要绿化植物来源,提高成活率、降低种植成本和后期管理养护成本利用现有林地建设森林公园,以红石梁林场为基础,建设了汉水源森林公园,节约了绿化用地又发挥了原有林地生态效果。坚持建设留绿,在征地、拆迁、建设过程中,保护好原有树木,坚持拆迁不刨树、建设不伐绿。积极推行管道喷灌技术,在人民广场、感恩广场等绿地预设管道,安装自动喷灌设备,提高浇灌效率。

五、坚持提升内涵,加强城市绿化管护。坚持景城一体、绿城一体理念,打造山环水绕、生态优美的园林之城。依山就势,利用宁强四面环山的地理特点,将东山观公园纳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保持山体原有林被,建设简易步道,满足群众生态休闲需求。高起点规划玉带河美丽田园景观带,打造水体景观和湿地公园,按照水系自然流向进行水体岸线绿化,建设独具特色的田园绿带。充分挖掘羌文化等历史印记,在规划保护的基础上,建设占地400余亩的羌族文化产业园,打造生态颐养等绿色景观。建立健全园林绿化制度,加强绿化成果管护,制定《宁强县古树名木保护办法》,每年拨专款,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组织专门人员对城区古树名木进行了普查、鉴级、挂牌、设标、建档及定期检查、养护。          

六、紧盯目标责任,有力推动建管工作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制为加强对园林县城建设管理工作的领导,我县成立以县委书记为总指挥,县长任组长,县纪委书记、宣传部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园林县城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协调和督促检查,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根据县情实际,不断完善园林绿化管理体制,落实人员和经费,充实园林管养队伍,目前,有城市管理执法人员56名、专职环卫人员178名,不断加强对县城建设管理。2016年成立了市政工程管理所和环境卫生管理所,对县城的市政工程、市政设施、环境卫生、绿化、亮化进行责任分工分工,落实主体责任,园林绿化建设管理进一步规范有序。

(二)强化措施,破解难题。我县持续加大园林绿化投入,近年来,累计筹资数千万元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又注重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努力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生态保护和园林绿化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采用BOT模式建设了污水处理厂,缓解了资金紧缺难题。实行“开发带绿”,将房地产开发项目与公共绿地建设项目捆绑运作,地方政府收益部分主要用于城市绿化建设。

(三)依法监管,有序运行。坚持建设管护并重,不断巩固县城绿化成果。先后出台了《绿化管理实施细则》《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等管理制度,在城区将绿化苗木管养责任明确到单位、个人,增强绿化管护实效。不断创新管护机制,将县城园林绿化管护权承包给绿化公司管养,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促进绿化管护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严格执行省住建厅等十厅局《关于严禁在历史建筑、公园等公共资源中设立私人会所的实施意见》《城市绿化条例》等规定,组建城市综合执法机构,对县城规划及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常态化巡查监管,确保规划得到科学有效执行,对绿地建设项目进行过程性监督,对绿化成果进行有效保护,严格查处侵绿、毁绿行为。

(四)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坚持广泛发动群众,动员市民自觉参与,形成绿化建设合力。每年择机召开全县绿化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绿化建设工作任务。利用3·12植树节,划定区域,动员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并实行栽、管、护“一条龙”。根据城市绿化日益增加的苗木供应需要,建设了苗圃基地,逐步实现苗木自给。

虽然我县在国家园林县城创建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园林县城指标体系要求,但巩固提升城市绿化成果还需要做大量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需提升,绿化档次还有待提高,精细化管理还需加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管理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我县将继续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做好城市绿化工作,为把我县建设成为美丽园林、生态宜居县城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