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联络站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地处宁强县城东南的铁锁关镇创新、精耕“人大代表联络站+”,让人大代表联络站真正发挥听民意、聚民智、惠民生的作用,为人大代表打开民情通道、提供履职平台,架起了一座座社情民意的“连心桥”,不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铁锁关镇落地生根。
“人大代表联络站+产业” 烂田湾变产业园
深秋时节,走进青山掩映下的铁锁关镇刘家坝村大棚蔬菜基地,西红柿、黄瓜挂满枝头,摇曳着丰收的希望。
“这片大棚蔬菜基地是刘家坝村昔日有名的烂田湾,2022年,本村人大代表刘志刚、张学林整理走访收集到的群众意愿,在参加中心联络站活动时提出对烂田湾进行修复治理的建议。人大主席团实地调研后将相关情况汇总提交镇政府。在经过研判论证后,镇上决定由村集体申报项目,同步进行修复+开发,建设城郊大棚蔬菜基地。最终于今年初建成占地3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和排洪沟、抗旱井、防护堤等配套设施。由企业运营管理,采取一年两季栽培,年产优质蔬菜110吨,产值达到200万元以上,实现村集体年分红收益1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土地流转、进园务工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101户。”铁锁关镇人大代表、镇人大主席王第君表示。
此外,该镇中心联络站还将基地作为代表交流学习的培训课堂,先后组织了3批次50余名代表进行观摩学习。
当前,镇上筹划在其他村进一步扩大规模、放大效益,力争实现耕地保护与产业振兴同向共赢,村集体、企业与农户“三方受益”。
“人大代表联络站+农旅” 唱响融合发展新歌
来到铁锁关镇河口村河田田亲子农场,颇有新意的门头十分醒目,门头附近的稻田散发着浓浓的稻香。
“去年,我们依托联络站组织代表进行产业项目谋划讨论,有驻站人大代表提出,外地稻田养鱼发展的很好,河口村有水有田,应该也可以发展。于是,我们通过代表走访摸底后,就把这个想法带到了镇上,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经过可行性研判后反馈给镇政府。镇政府经过组织代表座谈交流、学习考察后,认为我们村地方区位优势好、离县城又近,决定在这里发展集稻田养鱼、果蔬采摘、餐厅民宿、水上乐园、银杏观光、研学文创为一体的亲子农场。于是才有了现在看到的农旅融合新景象。”铁锁关镇人大代表张远泽说。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占地127亩的“河田田”亲子农场即将开园。
生产设施完善、群众增收、人居环境改善,该村正在把青山绿水变成实实在在的生态收益。
“人大代表联络站+养老” 让老有所乐
铁锁关镇铁锁关社区的社区惠民角,一面笑脸墙映照着该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但这样的成果和人大代表联络站作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我们铁锁关‘银杏童话小镇’环境优美也声名在外,我在网格走访的时候听到群众在念叨居民休闲生活的地方有点少,老人娱乐、吃饭还不方便。去年底,在镇人大征集2023年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时,我就将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议提交到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经过层层筛选论证,最终成功入选。”铁锁关镇人大代表陈婷表示。
该项目得到铁锁关镇高度重视,在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的支持、监督下,今年7月底完成了居民生活服务场所的改造提升。现在,每天至少有40余名老人来到惠民角休息、娱乐、就餐。这也让陈婷成就满满!
铁锁关镇素有“铁铸锁钥”雅誉和“银杏之乡”美誉,该镇1个中心联络站和4个片区联络站,始终围绕全镇中心工作,以代表为主体、活动开展为主线、管理考核为抓手,履职承诺为亮点,创新推行以“两册两薄五步骤”为核心的“225”工作法,实现了代表联络站的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率运行和人大代表作用的高效能发挥。
“人大代表们始终围绕‘与党委同向、与政府同行、与人民同心、与发展同步’目标,主动投身产业发展一线、乡村建设前线、安全稳定火线,用实际行动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繁枝茂叶。”宁强县人大代表、铁锁关镇人民政府镇长刘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