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宁强县体育公园的智能健身区已有市民开始锻炼,崭新的塑胶步道上光影流转;县城中心智慧停车场内,车辆扫码离场全程不到30秒……这些日常场景,正是宁强县民生工程落地见效的生动注脚。近年来,宁强县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一系列民生工程的精准实施,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田。
在生态休闲方面,我县通过31个口袋公园构筑起“十分钟休憩圈”,并与体育公园形成功能互补,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汉源大道口袋公园保留了原生麻柳树林,将儿童游乐区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马家河垭口口袋公园作为汉水源湿地配套,是居民亲水观鸟的好去处;西城新区口袋公园则侧重健身与休憩功能;感恩广场的消防主题公园通过互动设施,让市民在休闲中学习安全知识。其中,体育公园最为活跃,其标准化田径场和户外健身区日均接待量达1.5万人次。
为破解“停车难”的问题,我县完成了4个公共停车场及1050个路旁泊位的智慧化改造,并通过开放4个小区756个共享泊位、设置2822个免费泊位,使智慧停车周转率提升40%以上。同时,街头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与充电网络形成绿色出行体系,汉宁路旭日充电桩等105组电动车充电端口、阳平关镇大功率快充站等设施,构建起“快慢互补”的能源补给网络。这一系列举措共同实现了从“停车难”到“出行畅”的蝶变。
道路提质工程显著优化了城市路网结构。在主干路网层面,S103西青线3.2公里路段通车,使居民就医距离缩短2公里;全县11条、总长32.93公里的断头路被打通,有效疏通了城市“大血管”。同时,城区15条背街小巷完成了6040米改造,24条人行道总长25.4千米在改造中增设了盲道、缘石坡道,并将垃圾分类设施与绿化景观有机结合。最终,县城建成区形成了由130.4万平方米道路构成的交通网络,让市民出行更加从容。
“小座椅・大关怀”工程在人民广场、永惠桥等6处节点新增50把公共座椅,选址充分考虑老年人休憩与通行安全,年内还将增设100把。同时,位于建设路的县妇计中心完成改扩建后,建筑面积将达到7100平方米,设有90张床位、三大健康管理中心及30余个科室,显著提升了全县妇幼保健和危重新生儿救治能力。这些贴心的服务优化,正是民生温度最直接的体现。
从公园里的欢声笑语,到道路上的便捷畅通;从背街小巷的文化壁画,到医疗环境的温馨升级,宁强县用一项项扎实的民生工程,不断为幸福生活增添温度。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宁强正以更务实的笔触,继续描绘民生改善的新画卷。